满 清自建立之日起,一道剃发令改变了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全体男性的传统发式。将原来明朝时的蓄全发束于头顶并挽髻的发式,一夜之间改为剃发梳辫下垂的发式。由此展开了清代特有的激烈、残酷、持久的民族征服与反征服,暴力强权与文明进步的抗争,构成了清代有别于汉族统治朝代的社会内容。
然而,有清一代男子的发式并不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数次演变:
1、后金时期以剃发为汉人归降的标准,男人的大部分头发被剃掉,只留脑后小手指细的一绺,拧成绳索一样下垂,称金钱鼠尾式。配合这样的发式,胡须只留上唇左右十余根。
2、清初时期以剃发为治国之策,自辽东地区广大汉族民众的反抗至清入关后的无数次反剃发斗争,成千上万的汉人为之付出了巨大牺牲。而此时的蓄发部位已悄然无声地逐步由脑后移到了头顶,但仍可称金钱鼠尾式。
3、清代中叶,经过清初大屠杀以后,发式约自嘉庆初年起有所变化。头顶着发的部位虽没有变,但面积已远不止于一个金钱大,而是足有四或五个金钱大,相当于一掌心的面积,蓄发数量明显增加。胡须亦从只留上唇左右几根变成包括下巴在内的全部。
4、清代后期,即嘉庆以后男子的发式逐步演变为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后,名为辫子或称发辫。
5、清代末期,在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中,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开始,到满 清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
纵观有清一代经历的辫子演变过程,这个自然和必然的过程具有如下一些很有意思的特点:
第一,发式沿着蓄发越来越多的固定趋势演变。从前期金钱鼠尾式到中期的掌心大蓄发面积,再到后期绝大部分头发被保留下来。用一句形象的话比喻,可以说是由鼠尾巴变猪尾巴,由猪尾巴变牛尾巴,亦可以说是头发越蓄越多,辫子越编越粗。
第二,演变历经整个清代,是一种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人倡导的,全社会的,潜在的自然运动。而且是自下而上,不分汉满、不分军民,不分官吏、商人、农夫、市民、书生,乃至九鼎之尊的皇帝,都在跟着变。
第三,发式的演变过程并非匀速,从1644年清兵人关到1799年以前,历时155年,占整个清代267年的多半时间,蓄发虽然也是沿着逐渐增多的趋势,但速度很馒,到1799年蓄发最多时也超不过全发的三分之一。而1799年以后,其变化速度加快。在不过百年的时间里,蓄发已占全部头发中的大部分,超过了三分之二。发式演变的速度正好与统治强弱相反,统治很强演变速度很慢,而统治能力减弱,则演变速度加快。
第四,清代发式的演变还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有关。有清一代267年间,一直持续着蓄发越来越多的演变趋势。当这个趋势并没有达到蓄留全部头发的最终结果时,就断然地被剪辫子运动截止了。这个满洲贵族预想不到的形势,是由社会进步的新形势决定的。所以说整个清代男子发式的变化是与政治形势的变化分不开的,也可以说取决于政治形势的变化。满洲贵族不能永远维护清前期那样的稳固统治,所以也没有把发式维护在前期的式样上。
第五,应该承认清代发式演变是向着美化仪容的方向变化。清初推行剃发令时,汉人把剃掉头发看成割断了对父母的孝道。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基础上,美的标准就是保留的头发越多越好。满 族入关以后,获得了与汉人相同的自然环境、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及相同的文化,具备了发式演变必然向着蓄发越来越多方向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动力。
虽然这种动力最初敌不过强权和暴力,但是当强权政治越来越削弱时,潜在的动力就逐步显示了威力。清代剃发和辫发的演变历史也证明,人类是要前进的,当文明与暴力冲突的时候,虽然暴力有时占上峰,但是那是暂时的,最终的胜利还是文明与进步。
另:既然清代男子发式有上述演变过程,为何影视剧中任何时期的清代人物一律都按清代后期的发式打扮?是对历史的无知,还是为了美化?
责任编辑:Xiaohe
- 揭秘中国首位女方丈 “仙居”武汉闹市区 2011-05-17
- 全国首家“家谱传记书店”落户北京海淀图书城 2011-04-29
- “中·韩文化交流9·9展”在北京宋庄开幕 2011-04-22
- 明清三块状元匾增辉洛阳匾额博物馆 201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