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龙门 画舫伊水

     2007-04-05 11:44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文化快讯 > 洛阳快报 > 正文


    “华灯映水,画舫凌波”是朱自清先生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南京秦淮河夜景的描绘,读来令人向往;作为洛阳人,作为来洛阳旅游的游客,用不了多少日子,你就可以泛舟伊河,在华丽、梦幻般的灯光中,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宾阳三洞,欣赏卢舍那,信步莲花台。“佛光龙门,画舫伊水”相信那将是一种绝佳的视觉享受。

    4日晚,龙门石窟管理局对“夜游龙门”项目进行“彩排”,记者有幸作为第一批游客,在第一时间夜游龙门。

    2906盏灯照亮“龙门山色”  

    4日下午6时许,记者在龙门口一下81路公交车,便见到路边布置好的宫灯。铁制的灯柱,固定在通往龙门石窟的步道右边,灯柱向上2米多高后弯向内侧成为一支架,宫灯就挂在灯柱的支架上。

    循布置着宫灯的线路,记者从公交车站、沿停车场、商业街、草坪、青石广场顺着商业街,一直走到龙门石窟大门。灯,成了“夜游龙门”的向导。

    下午6时50分,龙门石窟的灯光陆续打开。

    站在龙门东山的礼佛台上,由北向南依次看到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崖三佛、万佛洞、老龙洞、莲花洞、奉先寺、药方洞、古阳洞、火烧洞等14个主要洞窟的灯光全部亮起来。天色还没完全黑,闪亮的灯光让14个洞窟平添几分神秘。

     晚7时,龙门大桥、礼佛台、漫水桥、龙门东山的万佛沟等灯光也次第打开,龙门石窟的夜空变得通透明亮起来。

    龙门夜景设计龙门石窟管理局建设科谢新方科长介绍说,龙门夜景的灯光很有讲究:南部的漫水桥两边栏杆饰以七彩灯管,红绿蓝黄等颜色变换闪烁,给人美妙的视觉感受,吸引游客沿西山一步步欣赏观看各个重要石窟的亮化效果;随着夜色的变暗,西山的的14个主要石窟内的橙黄色灯光渐渐变亮,美丽的卢舍那大佛稳坐莲花台,大佛增加许多祥瑞之气;东山的灯光主要在礼佛台和礼佛台附近的两个山沟布光,目的是为了突出东山峻峭的山体轮廓,同时和西山的灯光形成对比。

    礼佛台下边的莲花台外的河水中,有9朵莲花灯。中间最大的,直径7米,由32片花瓣组成,每个花瓣高2米多,宽过1米,单中间的莲蓬直径就2.8米。外边8朵直径2.5米的红色、粉红色、黄色小莲花分布在大朵莲花的周围,甚是美观。

    记者了解到,这9朵莲花内外饰以136盏灯,要达到内透外达的光影效果。只可惜今晚电源不知出了什么问题,9朵莲花未能“绽放”,给现场的人们留下不少遗憾。

    除这2906盏灯外,龙门夜色还包括4年前已经亮化过的香山寺,建筑轮廓的彩光修饰给人以空中楼阁的感觉。  

    别样情趣:华灯之夜泛舟伊水  

    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

    清风,华灯,画舫。晚7时10分,从龙门大桥下依次开过来3艘游船。这种叫做仿古画舫的游船,其顶部雕梁画栋,装上灯光,船走灯移,游船成为龙门夜色下一道流动的风景。几分钟后,船停莲花台。

    征得工作人员和船工的同意,记者有幸成为第一位乘船夜游龙门,并在伊河中放置莲花灯的现场观众。

    这种船分左右两排,可坐20个人。船内的灯光不太亮,非常适合观看外边的夜景。 

    灯光映在水中,清风吹得河面处处涟漪,满眼波光粼粼。船行水上,透过窗外,看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伸手可及,绝对是别样的感受,不身临其景,很难以领会其中美妙。

    作为为游客开发提供的一种叫做“放莲花灯”的旅游项目, 记者也有幸率先体验。

    50厘米直径的莲花灯盘,里面放置5朵小莲花的造型,中间红色蜡烛。灯罩上写有“万事如意”、“阿弥陀佛”等字样,可让游客籍此祈福。

    当我们把20多盏莲花灯放到伊河水面上时,灯随水动,一串美丽的莲花灯又为伊河勾上亮丽一笔彩墨。

    精彩节目勾你无限“游兴”

    龙门石窟名满天下。如何让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带给游人更多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官上的享受,“夜游龙门”旅游品牌应运而生。

    为了尽早向市民和游客推出夜游龙门旅游品牌,龙门石窟管理局3年前就开始了项目论证工作,于07年3月8日开工,近期将正式与游客见面。

    记者了解到,夜游龙门还包含许多精彩内容:珍珠泉的琵琶、古筝器乐表演;奉先寺的试穿武皇服装留影;白园的民俗服装表演等精彩纷呈。

    龙门石窟管理局副局长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让龙门系列浮雕在美妙的灯光下,焕发出别样的风采,看起来更壮观,更逼真,正是斥资数百万元打造“夜游龙门”项目要达到的效果,说白了,就是通过光影的效果,达到对世界文化遗产二次创作的目的。

     对于读者最关心的“夜游龙门”项目会不会破坏世界文化遗产的问题,记者特别作了了解,本次施工敷设的照明灯饰,铺设的35000米电缆,安装的5400米灯带,敷设的21600米管线都采用活动施工方案,不凿眼,不钉钉,就是为了严格保护好文物安全。

本报记者 陈小伟 实习生 李瑞 通讯员 叶振





上一篇:野生洛鲤 重现洛水  
下一篇:夜游龙门 佛光普照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