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姚黄:出自于洛阳邙山脚下(今孟津县)姚氏家中。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载:“姚黄者,干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姚氏居白司马坡,其地属河阳。然花不传河阳,传洛阳,洛阳亦不甚多,一岁不过数朵。”照欧阳修写作的时间推算,姚黄约出于宋天禧五年(1021年)左右。周师厚《洛阳牡丹记》载:“姚黄,千叶黄花也,色极鲜洁,精彩射人,有深紫檀心……洛人贵之,号为花王。”
姚黄的花色为淡黄色,金环型或皇冠型,外大瓣3—4轮,内瓣碎,狭窄细长或为匙状,瓣基微有淡紫晕,花径18厘米,花高13厘米,雌蕊瓣化或退化,房衣白色,柱头乳黄色,在内外瓣之间有一圈雄蕊或瓣化雄蕊,瓣端残留花药,因而称为“金环型”。花丝白色且长,花梗长,花态直上,花开高于叶面,瓣如着蜡,光彩照人,气味清香,有“花王”之称。它属于中花品种,中型圆叶,小叶呈长卵圆形,叶面粗糙,端稍尖,暗绿色,总肿柄长约14厘米,灰紫绿色,柄凹红色,着叶较稀疏。植株直立型,枝条粗壮,茎及节间较长,生长势旺盛,栽培甚广。洛阳王城公园牡丹花坛有成片的姚黄种植,着花繁茂。
2.御衣黄:又名御袍黄。周师厚《洛阳牡丹记》载:“御袍黄,千叶黄花也。”花初开时为鹅黄色,盛开黄色,菊花型,花瓣宽大波状,质地硬,基部有淡紫色晕,雄蕊偶有瓣化,雌蕊正常,房衣浅黄色,花径16厘米。花态直上,属于中花品种。中型圆叶,叶稀,宽短,肥厚,呈长卵圆型或广卵圆型,叶面微皱卷,绿或黄绿色,带紫色斑,叶柄细,较长,黄绿色,柄凹红褐色。植株直立型,新枝绿色,节间长,生长势弱。
3.黄花葵:花乳黄色,单瓣型至荷花型。花瓣宽而圆,基部有红晕,1—2轮,排列整齐。具有完全雄蕊,花丝长,白色,雌蕊5个,房衣白色,柱头乳黄色。花蕾卵形,花径14厘米,花梗长,花头外露,开于枝端,有些年份花色发淡红色,中花品种。大型圆叶,小叶宽而短,色绿有紫晕,叶面稍皱,叶柄长而硬,黄绿色,柄凹浅红色,新枝黄绿色。植株直立,长势旺盛,结实率高,有秋发现象。
4.金玉交辉:该品种酷似姚黄,只有花瓣间夹杂雄蕊,高出瓣端。初开时为乳黄色,盛开后黄白色,与黄色花药相映,光彩耀目,故名金玉交辉。花形为绣球型,花瓣基部有红晕,花径15厘米,花态直上。小型叶,叶柄斜展,柄凹红褐色,新枝浅红色。植株直立型,生长势中强。
5.雏鹅黄:花色为淡黄色,托桂型,有时呈皇冠型。外大瓣2-3轮,质硬,基部有紫晕,内瓣狭长,质地较软,排列稀疏,端部常残留花药,瓣间杂有少量雄蕊,雌蕊稍有瓣化或变小。花径16厘米,花梗长而硬,花朵直上,属中花品种。中型圆叶,小叶卵形,缺刻少而浅,叶面较粗糙,深绿色。植株直立型,生长势强,成花率高。
6.金丝冠顶:出自于洛阳,1978年鉴定品种。花初开时为粉黄色,盛开浅粉色,皇冠型。外大瓣3轮,宽大平展,内瓣碎小,雄蕊全部瓣化成碎瓣并残留黄蕊在花瓣上成一金丝,使整朵花显现黄色,故名金丝冠顶。营养不足时,雄蕊只少量瓣化,同株上可有菊花型、蔷薇型等花型。花丝及花粉囊长,花丝白色,房衣、柱头紫红色。花径23厘米,花高10厘米,花与叶面齐平或稍低于叶,花态直上,开花量小,中花品种。花蕾圆形,大型圆叶,叶较稀,平展,小叶圆,绿色,新枝、叶柄灰紫绿色,柄凹深红色,叶背叶脉上有短茸毛。植株半开展型。生长势强,分枝能力强。
7.甘草黄:品名始见于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和周师厚《洛阳牡丹记》。周师厚记载:“甘草黄,千叶黄花也。色红檀心,色微浅于姚黄,盖牛、丹之比焉。其花初出时,多单叶,今名园培雍之盛,变千叶”。现今栽培较少。
责任编辑:Xiaohe
- 洛阳红“红”遍洛阳城 2012-04-17
- 百年牡丹风采依旧 香飘满园引人入胜 2012-04-16
- “别样牡丹 魅力风情”之洛阳三彩牡丹 2012-04-16
- 盆景牡丹扮靓龙年新春 20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