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洛阳 陈志民
《道德经》是不需要“ 解释” 的。千百年来,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尊崇圣贤之道者,或欲以求仙得道、或欲以探索真理、或欲以治国安邦、或欲以修身养性者,难以数计。均试以解读、注释《道德经》,以期能获得无上智慧、无上真谛、无上真理。故而《道德经》之释本汗牛充栋,成为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时也是世界文化思想海洋中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
《道德经》这部被誉为“ 万经之王” 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铸成,还是对国家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16世纪开始,《道德经》就被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到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一千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道德经》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东西方学者在这部思想的海洋里,不遗余力地探求宇宙生成的无上奥秘,深究古代智慧的核心底蕴,寻找人类文明的活水源头,求索科学创新的理论依据。《道德经》如智慧之海,一代又一代探索真理的后来者在其中汲取营养,强壮自我,攀登真理的高峰。
那么,我们该如何读懂《道德经》? 如何遵循《道德经》?如何善用《道德经》? 这些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故我在解读《道德经》之前,先和大家一起就《道德经》为难信之法这一问题做一简述。
在东西方诸圣贤之中,有三位全世界共尊的圣人分别说了虽然文字表述略有出入,但核心意思完全相同的一句话。下面,我们一一列出:
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世尊在《大涅槃经》说:“ 譬如下人能知下法不知中上。中者知中不知于上。上者知上及知中下。”
老子在《道德经》中云:“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或存或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故儒释道之学均为难信之法,均有难信之处。虽儒释道之难易或有高下,而实无高下。但通过这三位圣人所说之言,我们反过来可以得知:对于圣贤之道,诸家所解,均受困于自己境界的高下。因为自己的境界不能达到圣人之境界,故对圣贤之道均是难信、难知、难行、难证。所以,在后天所谓知识的范畴内对《道德经》的注释,往往会偏离圣人之本义或难以达到文字核心的“无上道义”,这也就造成了不同的人读圣贤之书,往往会得出不同见解、不同结论的原因所在。
当然,只要勤而行之,不懈努力,终会在思想上提升自己的境界高度,从而接近或达到圣贤之道。
如世尊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或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即是告诫我们不可执著于名相,就连佛之名相,道之名相也不要执著。所以世尊虽说法49 年,到最后以最决绝的心把人们对佛法的依赖心彻底打破,以期能自悟自度,莫著法执。世尊在《金刚经》云:“须菩提! 汝勿谓如来作是念:‘ 我当有所说法。’ 莫作是念,何以故?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 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也就是说,老子口中所说之“道”,连老子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描述他,只好勉强给他起了一个名字曰“道”。所以世尊在《金刚经》中还说:“ 须菩提! 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故而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语言文字虽然不同,其义无殊。
既然老子所说之道无法描述,不可言说,那么,我们还有办法得道吗?
有。老子在《道德经》中已经把得道的方法和途径告诉了我们,那就是:“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 又说:“ 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德者,德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世尊在《金刚经》中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又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又说:“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六祖惠能说:“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这些,其实都是诸佛菩萨、古圣先贤、高僧大德教导我们如何修行、悟道、得道的方法所在。
由此我们可以给自己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决定了其在阅读《道德经》的理解程度;二、不能以我们后天所获得的知识来解释老子之“道”,因为那不过是老子也无法表述而强为之名曰“道”;三、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地精进修行,是可以悟道得道的,因为老子说:“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
既然老子说易知、易行,为什么世人却不能理解老子所说的“道”,不能悟道、修道、得道呢? 那是因为不信。古圣大德有言:“信是道元功德母。” 信,是我们做一切事物的基础。若不自信,别说参佛修道,就算是一般的世间事也是做不好的。
我们这里对《道德经》有了一个最基本的正知正见之后,再以无比虔诚和恭敬心来对《道德经》进行解读,以期能通过这些解读,使更多的人对“道” 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同做勤而行之之上士,不要做或存或亡之中士,更不要做闻之大笑之下士也。
拙文不重考据,不重《道德经》之成书年代、源流汇宗,老子其人之乡里官居、人寿几何;亦不重后世之注解、经疏、诸家言说。只愿能抓住《道德经》之精神内核,探究老子内心深处的真实语、真实义、道元玄体、无上道义,以资世人于其中能撷其要妙,破迷得悟。传老子心法,扬“道德” 本义,为世人所用,此不为真学道、真修行,老子之真弟子、真传人哉?
2010-2-3/2010-6-4
庚寅年四月二十二
责任编辑:Xiaohe
- 老子心语09:功遂身退天之道 2016-01-12
- 老子心语08:上善若水水润下 2016-01-12
- 老子心语07:天地无私私亦无 2016-01-12
- 老子心语06:谷神不死天地根 201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