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心语08:上善若水水润下
作者:洛阳 陈志民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核心提示]水有德性,喻以道象。善地者持戒,善渊者忍辱,善仁者布施,善信者实语,善治者禅定,善能者精进,善时者般若,对外不起心,万缘能放下,无忧无咎也。
[句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直译]最上品的善性就像水一样,水善利于万物但不争名夺利,不与万物争夺高下。它处于众人都不喜欢的最低处,收纳世界最不好的废弃物,所以几乎等同于道。居于善地,虚心善渊,与人善仁,实语善信,正心善治,作事善能,动则善时。居善,如地在下;心善,如渊虚空;与善,平等仁爱;言善,实语有信;正善,治心为正;事善,精进能达;动善,智慧趣时。只因什么都不争,所以才没有忧患,没有怨尤。
[解读]上善若水。
我们知道,水的自性就是润下,水一直是从高处往下流,一直流,一直流,沿途普润万物而不停留,中间汇成江河湖泊而不以为有,最后直到归于大海,变成了海平面,还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一直在利益万物众生,但水得到了什么呢? 我们来简单的看一下。
水从天而坠,洁净了空气,洗涤了尘灰。普润高山育林木,浸润山体汇细流。本清净,可饮用。清且洌,甜润喉。出深山,汇江河, 育两岸百姓,收废水污流。过城市,越村庄,每走一程,水体污浊一分,更有废气、废水、废渣……一路污染加剧,一路默默无语,几乎一切的被排放于江河湖海的污秽之物,它都照单全收。当曾经的清洌变成了污浊,它还被世人辱骂脏臭。处众人之所恶,而对造成这一污染的人类无怨无尤。这样的大道德性,谁能做到呢?
故老子说:“几近于道。”几近于道,说明还不是道,水中有没有道? 有,当污水被阳光蒸发,无论被人类污染的再肮脏不堪的河水、江水、海水,都一律还原了它自性清净圆明的德性。废水、废渣、废气真的没有把水污染,它还是那样的清净无染,还是那样的清洌甘甜,所谓的污染,不过是人类自作自受的苦难。
水性中那本来清净,本无垢净,本无来去,本不生灭,本自具足,能利万物的德性,再把水的液、固、气三态都打破,归于真空而利万用,这个,就是道之本属:道元玄体。
象打破,属还在,这就叫道理。
道理不是用来写在书上,而是要实行于生活实践中的,故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若一朝窥破道之义,则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水:居善地,则如持戒。堤防坚固,防止漫溢。
人:地善居,莫如平等。正直缓流,万物普育。
水:心善渊,则如忍辱。深渊幽广,悉皆受也。
人:渊善心,莫如深渊。虚无受体,莫不含纳。
水:与善仁,则如布施。大悲利他,功德自利。
人:仁善与,莫如给予。应无所住,不受福德。
水:言善信,则如实语。不两不恶,不妄不绮。
人:信善言,莫如守信。如语真语,不诳不异。
水:正善治,则如禅定。不动不摇,其波自平。
人:治善正,莫如清净。不来不去,自守本心。
水:事善能,则如精进。利养万物,而无我念。
人:能善事,莫如修道。人能弘道,弘法利生。
水:动善时,则如般若。百川归流,咸入大海。
人:时善动,莫如智慧。万用执一,与时偕行。
水像人,人像水。水如人,人如水。水亦人,人亦水。水即人,人即水。能如此者,真得道,真圣人,真如来也。
如今是一个严重缺水的时代,地球水资源普遍缺乏,而中国缺水尤其严重。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争夺水源的现象时有发生。地球之水本无来去,本不生灭,本自具足,那么水都到哪里去了?那是因为水都进入流通使用管道了。大家都在发展,都在使用,水被大量的引入“有用”的管道中,自然中的水资源也就减少了。
故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水可用是大家生活发展提供了便利,但真正不过度的使用水资源,才是水真正的用武之地。
水,周而复始地在固、液、气三态之间周流循环,若不过度的开发水资源,水在天空、地面、地下、人间快速周转的过程中,万事万物得以生长发育。森林植被、草原沙漠、江河湖海、地下暗河、大海大洋都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环。整个循环系统不断链、不污染、不侵占、不据有,则人居其中而如人间仙境,何劳人类有所作为的保护,却只见萎缩,不见好转。为何尔,因有为也。
直到有一天,当天空被沙尘占据,大地被干涸统治,地下被空洞消力。一方面,草原退化,沙漠增长,植被减少,干旱持久。一方面,天塌地陷,山裂河干,洪涝加剧,人成鱼鳖。一方面,气候变异,夏日飞雪,地动山摇,三江干竭。一方面,高温飙升,久旱不雨,自然桑拿,人入蒸笼。总之,两极分化,中庸减少。非道误人,人误道也。
世尊在《楞严经》中对世界的生成进行了精彩有力的论述:“觉明(物质属性)空昧(本来是空),相待成摇(交互生动),故有风轮执持世界(风性)。因空生摇,坚明立碍(空气流动,遇物成碍),彼金宝者,明觉(金的属性)立坚(坚固),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土生金,金固土)。坚觉宝成(金性),摇明(水性)风出(水生木),风金相摩(金木互动),故有火光为变化性(火性)。宝明(水性)生润,火光上蒸(水润下,火炎上),故有水轮含十方界(水性)。火腾水降(水火既济),交发立坚(力量强大),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水能生火),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大克土,土大克水)。水势劣火(火性胜水),结为高山(火山喷发)。是故山石,击则成焰(金有火性),融则成水(金能生水)。土势劣水(土克水势),抽为草木(水生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木能生火,火继生土),因绞成水(土能结金,金复生水)。交妄发生(生克互用),递相为种(相生相克)。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易道之金、木、水、火、土五行,佛道之地、火、水、风、空五性,是地球五行完整,五性相生相克的一个整体。只生不克,泛滥成灾;只克不生,直达死地。所以,由阴阳五行所构成的地球,不管我们如何看待它,它都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圆满,好像与我们的错误认识是不相干的。
诗曰:
上善若水利万生,六度万行自性清。
不守中道顺天地,莫怪天地本无情。
2010-6-9
庚寅年四月二十六日
责任编辑:Xiaohe
- 老子心语09:功遂身退天之道 2016-01-12
- 老子心语07:天地无私私亦无 2016-01-10
- 老子心语06:谷神不死天地根 2016-01-10
- 老子心语05:自守中道离两边 201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