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心语16:没身不殆天地长
作者:洛阳 陈志民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乃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核心提示]致虚守静观其复是修行、是方法。归根复命常乃明是悟道、是明理。不知妄作则为凶是警示、是戒律。知、容、公、全、天、道、久、没身、不殆是次第,是成道。最终究竟圆满于无上道义,证如来法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反读] 殆,不身没,久乃道,道乃天,天乃全,全乃公,公乃容,容常知。凶作妄,常知不。明乃常知,常曰命复。命复谓是,静曰根归。根其归复各,芸芸物夫。复其观以吾,作并物万。笃静守,极虚致(次而下之,再入红尘,再若凡夫,重新起修)。
[直译]使心灵的虚空达到寂然无为状态,笃守心灵的清净达到一尘不染的状态。万物一起生成,我们来观察他们的循环过程。看万事万物,芸芸众生,都各自回复到本原状态。归根就是清净,清静就是复命。复命就是知常,知常就是明理。如果还达不到明理的状态,妄加作为就是凶险。知常才能宽容,宽容才能公平,公平才能圆满,圆满才能周天,周天才能达道,达道才能长久,长久就是没有这个身体了,没有这个身体了却并没有消失。这才是没身不殆。
[解读]佛道之学,归根到底核心只有一个,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真如、佛性、道元、玄体。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大道、德行、智径。三藏十二部,千经万论,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字讲述那个无上真理,并精进践行。最终理事并进,信解行证于无上道义,无上正等正觉。
我们来看“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一句话,把静坐炼气、参禅打坐、念佛止观等或佛或道,各种法门的最终目的都说完了。即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法门,都是通过各类善巧方便来达到虚极于空,静笃自守的无为状态。八万四千法门不可谓不多也,即世人八万四千烦恼不可谓不重也。法门对治尘劳,方便应治烦恼。归根到底,是为了把六根、六识、再继而把第七识,末那识里的业力种子都统统地打扫干净,能解则解,不能解则受之。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知道了轮回的本相,与世间万事万物并作时,不起嗔,不起我念。认真观察事物的本来属性,让万事万物都回归最原始的状态来认识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要平等心,不要起任何的分别心。继而达到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在这里,重要的不是修行的姿势动作,重要的是把心地打扫干净,起心动念唯在佛中,行走坐卧俱在定中。虚极邻空,静笃守定,只与自己的一念打交道,待一念与佛道相应,即是明心见性。努力破解我念,我执、我妄、我行,再进而达到我空、心空、性空、法空的次第圆满,真正回归于自性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真皈依,真修行,真精进,真受用。也就是真正做到了“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乃明。”
何谓归根? 何谓清净? 其实归根曰静就是回归于“六根清净”的本来状态。色归眼根,声归耳根,香归鼻根,味归舌根,触归身根,法归意根,凡所有之六尘外境,都是通过六根诸门因缘和合而起于六识,形成意识观念而指导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行走坐卧。而现在我们要通过修行,控制自己对外境而不动念,受诸感觉而不起心,真正达到六根清净的状态,也就是做到了“归根曰静”。
达到六根清净的状态后,昼夜六时常在定中,就是恢复了我们的本来性命。本来的性命是什么样子呢? 就是性本空,命本无。就是我空,心空,性空,法空,这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恢复了本来面目后,就了解了自己及一切众生的“常”。何谓“常”? “常”就是“无无常”就是相对于“非常道”的那个“常道”,就是不被“无常鬼”钩索的那个不生不死的“常命”,就是明心见性,就是抓住了那个可以超三界、越五行的真如佛性、道元玄体,就是达到了“明”的状态。何谓“明”? “明”就是“无无明”,就是有别于“非常名”的那个“常明”,就是破迷得悟,再无余惑的那个见性明心,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菩提道果,就是无上道义,就是入于“无余涅槃”。就是真正做到了“一灯照破千年暗,从此人生无片疑”。
“不知常,妄作凶。”
这是老子对不知常而妄作为提出的警示,就是祖师大德警告世人的:“起心动念,无非作业。”关于起心动念,弥勒菩萨有言:“念念有形,形皆有识。”看看严重不严重? 即便是没有付诸行动的“起心动念”也可能会招来严重的后果,并形成业力种子存储于“末那识”以待后有。而无非作业,则是不管你是行善还是行恶的,都是业。“业”是中性词,业分善恶,善行善业,恶行恶业,各受各报,因果不虚。所以,我们若还没有明白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没有抓住自己那个不受后有的“生命真常”,没有明心见性,没有破迷得悟,那么,妄加有为,妄作之行则是凶。老子简单,直接以一个“凶”字来表述妄作的后果。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知常容。知道了“常命”,就能做到“天地我心,心包太虚”。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不争。这就是“容”。
容乃公。能容才能公道。公道是公平,是平等,是一视同仁,是“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平等的对待万事万物而不起我念,这才是真正的“公”。
公乃全。公道才能圆满。只要公道,则在任何人类社会中都可以做到圆满。“国不患贫而患不均”。人的私心最重,私心一起,公道即失。公道一失,谈何公平? 若失衡严重,则又是另一场的虎斗龙争,涂炭生灵。
全乃天。周全才能圆满,圆满才能如天一般无不兼覆,无不包裹,无不周遍,才能真正做到统一一体,才能做到万物一体而不可分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也就是诸佛如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最高境界。故以天为道之表象,就是要我们通过对天的认识而了达大道的本质属性。
天乃道。圆满兼覆周载才能成道。道无极而无不极。在人类社会里,人人应该受到尊重,但每个人所受到的尊重都是在道德范围之内的尊重。人人尊重他人,而且是天下众生,天地自然都均衡地受到我们的尊重。我尊人人,人人才会尊我。我们尊重自然,自然才会尊重我们。此不谓极乐世界乎? 而对于修道者而言,则是证得了那个自性具足,能生万法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并善能无方妙用,即是成道。
道乃久,在证得了自性道元,真如佛性之后,会更加清楚明白地知道,道作为世出世间最高的理,是永恒不去的。虽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尽虚空遍法界,毕竟空不可得。但每时每刻都实实在在的发挥着作用,只是日用而不知罢了。故“不知常,妄作凶”。
没身不殆。一是指修道者“我生已尽,梵行当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就是接下来老子所说的“没身不殆”,指没有这个肉体之后,仍能永恒存在的那个“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之“吾”。二是指涵养宇宙人生一切事物之无上道义也是永恒存在的。无论自性之道还是自然之道,都是一样的。自然是共性的自性;自性是个性的自然。其本元玄体都具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的共同属性,都具有本自清净,本无来去,本不动摇,本自具足,能生万法之个性属性。一滴水即是一海水,一海水复是一水性。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咸入法流性海,绵绵若存,用之不尽。
诗曰:
没身不殆身乃久,不受后有与天寿。
知容公全道久长,不生不死亦不休。
庚寅年五月初二日
责任编辑:Xiaohe
- 老子心语17:功成事遂我自然 2016-01-20
- 老子心语15:善为道者不可识 2016-01-19
- 老子心语14:能知古始执道纪 2016-01-17
- 老子心语13:及吾无身复何患 2016-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