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心语19:绝学无忧真实义
作者:洛阳 陈志民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另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核心提示]此章可以说是老子思想体系中最令人难以接受和理解的理论了。可以说是老子的六绝观点。何为六绝?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奢抱朴、绝私寡欲、绝学无忧。不能理解,为什么? 因为老子根本就是在劝我们出世,而不是入世。老子指导的是我们的来世,而我们的目光却只能看到今生。
[句读]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奢抱朴,绝私寡欲,绝学无忧。
[直译]断绝了聪明和智慧,人民可以获益百倍;断绝了仁义之道,民众可以恢复孝慈;断绝了乖巧和货利,盗贼就会消失。这三条,作为论证时的论据还显得不够,所以还另外又增加了论据内容:断绝奢侈,外表单纯,内心纯朴;断绝杂念,减少私心,降低奢欲;断绝学问,莫向外求,无忧无虑。
[解读]既然目的就是要修道成圣,那么为什么老子上来反而要绝圣弃智呢? 这岂不是连自己的观点也否定了吗? 所以,我们先要把这里的“圣”字搞清楚。这里的“圣”是世间圣,而非出世间圣。出世间圣人是证果圣人,在佛教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登地菩萨乃至于佛。而世间圣人则如天子、帝王、有道明君,甚至有道德、有威望的人都可称之为圣贤,而两者之间却是天差地别也。
所以我们要知道,老子这里的绝圣弃智指的是世间圣贤,而非出世间之圣人。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这是对统治者而言,要求统治者放下建功立业、称帝称圣的野心。作为最高统治者,但有所欲,必有所为。而想要有所作为,则必然会生出计谋。而“智慧出,有大伪”,结果就往往会偏离大道,这就是老子反对世间圣、世间智慧的原因。
圣与昏相对,智与失相对,开与亡相对,兴与衰相对。同步进行,一体两面。若无昏君,则明君不显。若无丧志,而无篡臣。失一亡二,俱是两边。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仁义的提倡,是在人们偏离了大道之后才出现的。而仁义层面的道德已经落入相对的范畴里。有仁,就有不仁,有义,就有不义。有仁义礼智,信孝忠勇,就会有奸佞丑伪、忤逆奸降等相对的情况存在。只要有相对的情况存在,则必然是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故有一方存在,则另一方随影附形;有一方消失,则另一方随之隐没。故老子提出要绝仁弃义是建立在断绝一切相对事物,包括思想精神层面的相对存在。只有回归到“一”的大道根本上来,才是彻底断绝这世间一切不合乎道德事物的唯一路径。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一点是建立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说的。有巧则有拙,有货则有贼;有利则有图,有得则有失。老子在一切相对层面上所谈的问题,角度或然不同,但对于摒弃世间一切相对现象,回归到大一统的无上道义上这一思想却是一贯的、相续的、没有丝毫改变的。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伪,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如果把“大道”作为一个参考标准,此时的老子早已深谙大道之深义,且任用无碍,妙有万方。故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另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在这里极少有地出现了“话外音”: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另有所属。”即指前面老子所列的三种情况、三个论据,老子感觉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阐明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故老子下面又列举了三种情况以增加对自己观点的说服力。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我在这里把其中的两句改动了一下,以与“六绝六弃”相对应。“六弃”应在前,是为渐进。“六绝”当在后,是为达境。我们再与前面所说的三者综合起来看: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奢抱朴,绝私寡欲,绝学无忧。智圣、仁义、巧利、奢侈、私欲、学识都是老子所要摒弃的。
简而言之,就是佛法所说的:万缘放下,六根清净。绝非绝,绝非而得是;弃非弃,弃邪而从正。一念相应,一生觉悟。或六度万行,或自利利他。享菩提果,得大自在。一通百通,本自具足,能生万法,果非学而能知,故绝学而无忧。
而绝学者,复有更深之含义。绝学不是不学,而是放下有漏的知见,依圣人之教而循道笃行之,终有悟道的一天。待一念与道相合,则刹那间大彻大悟,明白了人生与宇宙间的一切真相和实相,摒弃了一切虚假幻相、颠倒梦想,则可以称为绝学之士。绝学,即是无学,无学不是不学而是已不必再学。绝学也表达为饱学,学问已经吃饱了,不用再吃了。即是饱学,即是绝学,即是无学,即是达学。如永嘉玄觉禅师所言:“绝学无为闲道人,不求妄想不求真。”那么,当我们抓住了道之根本,则可以如《道德经》中所言之“执一而为天下式”。随意论道而不偏离,能说一切万法自不离于空性,也就是六祖惠能所言之“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这才是老子绝学无为的真实义。
诗曰:
六弃六绝达至空,空亦非空一百通。
六根清净了悟时,心无一物笑顽冥。
庚寅年五月初四日
责任编辑:Xiaohe
- 老子心语20:我独异人贵食母 2016-01-23
- 老子心语18:无奈退而求其次 2016-01-21
- 老子心语17:功成事遂我自然 2016-01-20
- 老子心语16:没身不殆天地长 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