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心语40:无中生有生万物

     2016-02-26 20:45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书院 > 河洛书院 > 正文

老子心语40:无中生有生万物

作者:洛阳 陈志民

[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核心提示]这一章节是接着上一章继续说明“ 一” 的问题。道之一,没有正者反者之分别,也没有动者用者之分别,也没有强者弱者之分别,也没有有者无者之分别。而这些相对存在的事物之一体两面,都是在相互的依托中产生的,转化的,并不是像母体生产胎儿一样生养出来的。而从无中生出的有,到最后依然是无。

[反读] 无于生有,有于生物万下天。用之道者,弱,动之道者,反。

[直译]反方向运动,是道的运动形式,柔弱的存在,是道的功用表象。天下万物都生于“有”这个客观存在,而“有”这个客观存在却是从“无”中生化出来的。

[解读]有与无是老子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对相对存在的概念,或者叫名相。而空与色是佛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对相对存在的概念。这两对概念只有文字相上的不同,而在本质上却没有区别。有即是色,空即是无。两者配合起来非常奇妙,可以进一步阐述更为详细的下一级佛道概念。比如:

空:有空,无空。色:有色,无色。有:空有,色有。无:空无,色无。

有空,就是真空。真实的有一个空无一物的真空。

无空,就是妙有,虽然这个有只是一个空相,却真实地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

有色,就是形质存在,或是指不能脱离形质的存在。比如语言,文字。无色,就是确实存在,但却可以不依托形质而存在,比如意识,精神。

空有,就是妙有。虽然只是一个空相,但却可以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色有,就是客观存在,或是指不能脱离形质的存在。比如人体,或必须以人身为前提才能发挥作用的部分。比如语言,六根六尘等。

空无,就是真空,空无一物的一个真实存在的真空。色无,就是无色,就是虽然存在,但却可以不依托形质也存在的部分。如意识,精神。

对此,我们只作以简单的了解。我们下来接着回到本章节的解读上来。

“反者,道之动”。道如何运动呢? 道只在相对之间往返运动。这是道运行的规律,不可改变的规律,世间之万事万物都不可能脱离于这个运动方式而存在。而道之动其实只是方便说,或单表道的功用。道其实无所谓动,也无所谓静,本不动摇故。即便是我们现在在说着道的运动,也只是假以方便地描述道在发挥功用时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只是表象,与道元玄体是不相干的。

《易经》说,但有所动,吉凶悔吝四种结果就同时存在了。吉占其一,非吉占其三。故古人云:“一动不如一静。”

孔子曰:“一阴一阳谓之道。”指的就是“反者道之动”的运动变化形式。但有所动,一种运动形式必然会出现两种运动结果,这两种运动结果是事物的一体两面,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独立的互不相关的存在,阴盛阳衰,此消彼长,所描述的都是一种运动形式两个运动结果的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存在。

再比如,一个人的善念越多,恶念就越少。恶念越多,善念就越少。本来只有一念迁流不息,但结果却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行善即离恶,向恶即离善。若想不作业,善恶俱不造。

“弱者,道之用”。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分裂的,突变的,而是有一个发展变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世间万象,万事万物最终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有的变化结果都是在微小的变化过程中产生,形成的。所以说“弱者道之用”。圣人何以能察微而知著,由小而看大。以此。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由上得知,我们在知道了事物于相反相成的两个结果中的运动变化之后,也可以进一步知道无与有这一对相反相成的存在了。

有与无根据理解深浅的不同而引为三义,先说比较好理解的:有与无相对存在,没有有就没有无,没有无就没有有。有无是相互依托,相反相成。就如同世尊在《大涅槃》经中有云:“色不离空,空不离色。”

次而深之: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有与无是一体两面,没有分别。有与无不可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有的反面是无,无的反面是有。就如同《心经》中所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更而深之:有生于无,无生于有。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有无是一不是二,合二为一即是道。合二为一者,即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以以灵,谷得一以盈,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就是《心经》中所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就是说是“( )不异空,空不异( )。( )即是空,空即是( )”,依次向里面填空。《心经》里面只是压缩成了一句话带过,但我们在思维这些道理的时候却不可以一笔带过。

到这里,这一章节基本已经解读完了。如果还有人没有思考明白,还不解老子所说之“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含义,那么还能不能更进一步深入的解释呢? 可以。而且在之前我们已经解说过这个问题了,我们不妨复述一遍。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心造出来的。而心本是空。空心如何生万物呢? 是由于心动,心动则物生,这是什么道理呢?

世尊问弥勒菩萨:我们凡夫一念,这一个念头很粗,心浮气燥。这一粗念里头,有多少个细念,微细的念头? 弥勒菩萨说一弹指。一弹指时间很短,一弹指是一个粗念。细念是多少呢? 细念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一个单位,也就是三十二亿乘以百千,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以十万是三十二兆(万亿),在一弹指里面包含了这么多的细念。才构成了我们的一个念头。一弹指是四分之一秒。也就是说,一秒钟内,我们就可以动一百二十八兆(万亿)个念头。我们的一个念头有多快,由此可见一斑。

佛法里的一微尘,是指极微之微。何谓极微之微? 佛法里面所讲的极微之微,就是指物质的最小状态。我们现在知道有分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乃至于夸克,轻子等诸般名相,其本质都是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来认识物质的本相。这是科学的名相。佛法里的微尘也是名相,从较粗的牛毛说起,牛毛最顶端有一粒尘土,它不会掉下来,下来依次七分之是羊毛尘,再七分之是兔毛尘,再七分之是水尘。也就是说,一粒水尘在水里面,水里面有空隙,它在水里面游动没有障碍。水尘七分之是金尘,金属的密度比水要大得多,但金属里面也有空隙,金尘在里面游动没有障碍。金尘七分之就是微尘。这种微尘谁能看得见,阿罗汉能看得见,但微尘还不是最小的,微尘再七分之是色聚极微,这菩萨能看得见。色聚极微再七分之是极微之微,到这里就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没有了,也叫邻虚尘。也就是说它和虚空做邻居,再分下去就是空了。极微之微八地菩萨可以看到,不需要用任何仪器。但这需要亲证,亲证之后,用清静心就可以看到,所以,这里讲的一微尘,就是极微之微,不可再分之一尘。再分就是空了,就达到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之空无状态了。

弥勒菩萨说:“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一语道破了世间万事万物之真相。心本空,起念生,生即有形,形皆有识。即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有无共存,有无合一,有无即一的真相。

此不为佛言之“四大皆空、六道轮回”乎? 此不为道言之“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乎? 此不为儒言之“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乎?此不为《易》言之“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乎?

圣人之言何其一致哉,而有分别心的只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着了圣人象,执著于假象,如世尊所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亦如老子所言:“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诗曰:

无中生有真奇妙,念形识者俱来到。

心动还若未动时,打破万象即本妙。

庚寅年五月十四日





上一篇:老子心语39:得其一者天下正  
下一篇:老子心语41:道隐无名善始终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