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心语44:知止不殆自长久
作者:洛阳 陈志民
[原文]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核心提示]人生而在世,总是在荣辱兴衰,患得患失中摇摆不定,难以抉择。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什么是人生最需要的,什么是人生幸福的真相,什么是人生终极的目标,明白了这些之后,世人自然会作出选择。老子在这里,就通过一些简单的对比,层层递进地告诉世人了一个真相,知足而不辱,知止而不殆,命乃长久。
[反读] 久长以可,殆不止知,辱不足知。故,亡厚必藏多,费大必爱甚,故是。病,孰亡与得? 多,孰货与身? 亲,孰身与名? / /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直译]名望与生命哪个更亲近? 生命与财物那个更珍贵? 得到与失去哪个更有害? 所以,过分的喜爱必然导致更大的浪费,多量的贮藏必然导致严重的损失。因此,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带来危险,所以生命就可得以长久。
[解读]生命的长久是可以做到的,但影响生命长久的危害却来自于不知道适可而止。受到屈辱是由于贪婪造成的。所以,更多的失去是因为前期贮藏的太多,更多的耗损是由于贪爱太甚。因此,当病患来临时,谁在失去,谁在得到? 再多的财货,又有谁能随身带走? 最亲近的需要,是我们的身体还是虚幻的名望?
《道德经》很奇妙,只需要把老子所提的问题反过来想一下,答案就有了。答案有了,做的方法也就有了。知道如何去做,并努力地做到了,老子所说的话就真真实实地得到现实受用了。而不必再让老子感慨于“吾道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了。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声是虚的,身体也是暂时的,唯有生命是属于自己的。
然世人觉悟者又有几人? 故老子说:“夫唯不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但话又说回来,世人贪婪不止,不肯放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里面有几个原因。其一,是世人不知道还有什么是更好的。其二,世人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享受。其三,世人不知道临终时什么能够带走。其四,世人不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天长地久。
那么,人生的真相是什么,世界的真相是什么? 老子在《道德经》里有没有明言,我们接着来看。
作为个体而言:“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尽。”这一论述,基本就可以把我们人生的真相说清楚了。谷神,在前面这一章我们已经讲过了。在这里,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天命,在六道之间轮回不息。下一个生命旅程的展开,取决于你这一生的所作所为,人生在世有七个目的地可以选择,或天人,或阿修罗、或人、或畜生、或饿鬼、或地狱,人这一生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下一个旅程,即玄牝之门如何为你开启。这样的状态是没有休止的,永不消失,永不断绝,六道轮回,周而复始。如果六道你都不喜欢,天人福报虽然很大,寿命很长,但再大再长的福报也有享尽的时候,到时候福报享尽,还得随业受报,再入轮回。这样算来,天人也不究竟,也不圆满。如果六道你都不想要,那么,你就可以选择第七个目的地———佛国净土。
到六道里任何一道的条件是:做何因,受何果。因果关系,丝毫不爽。
到佛国净土的唯一的条件是:不做因,不受果。脱离因果,即达极乐。
“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就是人生的真相,这就是世界的真相。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数世界随尔来去。若做不得主,则因果轮回,业力相牵。若做得了主,则摆脱业力,自主选择。自己为自己的未来作出选择、筹划、准备、练习、养成习惯、实习、达到高度熟练程度、最后顺其自然地展开下一趟旅程。
或有大慈大悲者,不贪人天福报,也不贪净土极乐,而以拯救世人为乐,甘愿身处污浊恶世,与世人同悲同苦,视世人为自体。用诸般善巧方便,为无知的世人大开方便之门,头头救拔,略无闲暇。若此者,则是菩萨,大阿罗汉乘愿再来,普度众生。故老子说:“是以圣人恒善救人,故无弃人。”
能知此者,才是真正的天长地久。
诗曰:
知足不辱自得乐,知止不殆可长久。
内外莫执一丝毫,即脱轮回登极乐。
庚寅年五月十八日
责任编辑:Xiaohe
- 老子心语46:世间万恶欲为首 2016-03-05
- 老子心语45:清静无为天下正 2016-03-05
- 老子心语43:无有生灭入无间 2016-03-04
- 老子心语42:道生一二三万物 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