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心语55:含德之厚若赤子
作者:洛阳 陈志民
[原文]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精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核心提示]精和常明祥强,这六个字,就是修道者必须要走的六个步骤,六个阶段,六个层次,六个境界,最终达至含德之厚而同于道。若依渐修,这六个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若依禅宗顿教,这六个步骤则不必有先后顺序。有无先后顺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六步都必不可少。若少一步,则谓资粮不足,纵悟道在先,亦须悟后起修,反哺前者。最终达到事理具足,功行圆满,方为证道。
[直译]蕴含德相之厚重者,就好像是初生的婴儿。各种毒蜂毒虫不叮咬他,各种恶禽猛兽不伤害他。虽然他筋骨柔韧,但握持东西却非常牢固。虽然他还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但小生殖器却自然勃起,这是精气充沛的表现。终日啼号哭叫,但嗓子却不会哑,这是元气至和的表现。精气充沛且纯正至和叫做常,认识到这个常叫做明。用这个常用来养生则谓祥顺,能以心支配精气叫做强。万物达到最强壮则趋于衰老,这是由于不顺从于道而造成的,不从于道者则易于早亡。
[解读]德者,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同道之心即为道心,同道之行即为德行,心行合一,即谓德高有道之士。行道日久者,即是含德之厚者。由于道看不见摸不着,故古人给了我们一个观察一个人是否得道的方法,就是:察其言,观其行。察其言以验其理,观其行以验其事。心行合一,事理具足,则为有德之士。老子在这里所说的“含德之厚”者,就是行道日久者。内有道显于外则谓德。外有德见于内则谓道。道虽不可见,循道之德即显道。德虽不是道,孔德之容唯道从。故道德者,本体是道,外相是德。道德一体两面,德核即道,道相即德。内道外德,以德显道。即谓道德也。
含德之厚即行道日久者,就像是初生的婴儿一样,各种毒蜂蝎子蜥蜴毒蛇不叮咬他,各种鹰雕恶禽狮虎猛兽不伤害他。虽然他筋骨柔韧,但握持东西却非常牢固。虽然他还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但小生殖器却自然勃起,这是精气充沛的表现。
故行道日久者,自然像初生的婴儿一样精气充沛,气者,即能量也。外界之自然精气为先天之气,内在之自我精气为后天之气。或言人之命根为先天一气,也就是佛性、自性、本性、真如、本我、真常也;道家之太上、真人也。性者,先天之气也。先天之气者,是指这大地一切众生具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之自性也。故众生平等,唯此一也。除此之外,一切众生再无平等之处和平等的可能,为何尔? 以众生长劫今生业力各不相同故,或言说世人之“原罪”各不相同故。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精气充沛者,亦易损耗,然婴儿终日号而不嗓音嘶哑,是因为阴阳调和而无有分离也。阴阳之气浑然一体,变动不居,周遍自身。因婴儿精和气足故终日号而无忧也。
“精和曰常”,精气相和即谓常。于婴儿而言,此时体内之和气,即是先天阴阳未分之混沌之气也。曰神表体,曰气表相,曰精表用。精气神相合者,即是大地一切众生皆俱之与生本有之佛性也,真如、真常、自性、本体、如来法身也。即是先天之真人、玄牝、谷神、若存、玄体、众妙之门也。佛道两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一个“常”的概念。以表示那个一切众生具有之佛性、道体也。
“知常曰明”,知道了这个“常”(如上所说)就是“明”, 就是开悟,就是悟道,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彻知,就是觉悟,就是在理上真正彻底地弄明白了。这就叫做“明”。明就是觉悟,就是菩提,就是破无明,就是无无明,就是明明德,就是无余涅槃,就是本来清净。做到这一步,才是这世间少有之真正的明白人,才真正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活出真得自己,真得自我,即道家所言之真人也。
“益生曰祥”,道理上弄明白了,事上自然而然就和顺于大道而不入歧途了。也就是步入了不修而修,无修而无不是修的境地了。以理论而指导人生实践,以自身而益养生(真我)者,在道即为修身养性,三花聚顶,五气朝元,胎养大丹;在佛即为归依自性,莲花化生,证得菩提,成就法身。此一阶段,修行者无时不在欢喜之中,此为大欢喜、大自在。即为老子所言之益(利益)生(自生,他生),亦即是佛教所说之弘法利(益)生,自利(益)利(益)他所成就的大吉祥也。
“心使气曰强”,若待功行圆满之时,自身之精、和、常、明、祥俱达到能随心所欲而自由支配法身行动时,即是大成之果,得道飞升,见性成佛之时。此时,修行者才真正做到了战胜假我,成就真我。超三越五,脱离六道,证得如来法身,成佛作祖,真性常在之永恒境地,修成正果,与日月同在,天地同寿,永恒不灭。
至此,似是功行圆满于无上正等正觉。然“大成若缺”,诸佛菩萨必不以自己成就而为自足自满,继而以慈悲为怀,大仁为爱。倒驾慈航,普度众生。恰如诸大菩萨不求成佛而求众生得离苦,亦如诸佛祖不求常寂而求众生亦成佛。盖因同体大悲而无缘大慈也。此即谓老子所言之“心使气曰强”。此强与老子在前面所言的“强其骨”、“或强或羸”、“不以兵强天下”、“强梁者不得其死”的强不同,而与“自胜者强”同义。前番诸强都是假强,物壮则老,还归于老病死。而自胜者强与此处的心使气曰强则是自强、真强、至强也。
若合于此者,即是大道行者、乐阿兰那行者、真修行人。若不行于此者,老子也提出了警告:“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诗曰:
含德之厚若赤子,复归婴儿清静地。
精和常明祥益强,回望古今尽苍茫。
庚寅年五月二十七日
责任编辑:Xiaohe
- 老子心语56:天下玄同不可得 2016-03-16
- 老子心语54:吾奚以此观天下 2016-03-13
- 老子心语53:介然有知行大道 2016-03-12
- 老子心语52:复归其明破无明 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