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心语60:两不相伤神人一

     2016-03-20 22:02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书院 > 河洛书院 > 正文

老子心语60:两不相伤神人一

作者:洛阳 陈志民

[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核心提示]东方智慧讲天人合一,西方智慧讲神人合一。其义无异也。诸天即神之归宿,神即诸天之表象。以其有天则诸神,以其有神则诸天。诸天无神则空,诸神无天则失。继而言之,诸神即诸天,诸天即诸神。天神合一也。而人本亦有天,本亦有神,而人不自知也。若行者悟知此义,则天神人本来如一而以其业力致象有异同。象亦无象,执著即象。觅人之天,悟人之神,助人得于神、天,即是老子此章之重点也。

[直译]治理大国,好像烹制小鱼一样。以道而莅临天下,其所谓的鬼怪就失去了神通。不是其鬼怪没有神通,是其神通不伤害于人。也不仅是鬼怪的神通不伤害于人,圣人也不伤害于人。只因鬼、神的神通力和圣人互相不伤害对方,所以其德相交而互归于一焉。

[解读]关于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含义,古来多有解释,然其解释多不能与老子之本来之义相应。有解释若烹小鲜为烹制小鱼,不宜翻动说;有治国如做菜说;有恰到好处,掌握火候说;有商汤举伊尹为相,而伊尹作为厨师却能成功治国说,凡此种种,皆与老子之本义不相干。若以上述种种理解来解释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之义,则均不能与下面所阐述的鬼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而德交归焉等理相应。

烹:形声字。从火,亨声。本义,烧煮。鲜:会意字。从鱼,从羊。“鱼”表类属,“羊”表味美。本义:鱼名。故“若烹小鲜”本义就是烧煮小鱼的方法。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理大国,就像是烧煮小鱼一样。将其熬成浓浓的一锅鱼汤,取骨弃之,分而食之,则大家就都不会因肉多肉少而争筷子,也不会因鱼刺而伤害到喉咙。如是而已。

作为治理国家的世间法,其中略有三义,一:相融相和,求同存异。一个国家之间,要融为一体,而不能互相分裂。要融和各民族、各洲省、各行业、各阶层于一体,而不要为了利益而各自为战。寻求利益共同点,存在不同意见的可暂且保留而不能为了各自利益放弃了集体利益。这样,一个国家才不会搞内耗,最后分自为战,导致分裂。或有人言:不求害人,但求自保。拭问:“倾巢之下,岂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故,想守着自己的幸福过小日子的想法是不可靠的,因为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存。所以幸福要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幸福才能长久。

二,国不患贫,而患不均。小鱼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特别是在物质极度贫乏的时候,肉烂在汤里,却是一锅肥汤,老少咸宜。若是以小鱼直接分之,则因均不足填于牙缝故各生愤恨。在物质丰富的时候,从绝对数量上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地提高,但人们在比较中所产生的幸福感觉却会越来越低,这都是由于贫富分化而造成的。故睿智的古人早就一言以蔽之:国不患贫而患不均。历朝历代之更迭都是这一道理的反映。

三,放下争论,努力提升。这一点是对思想领域而言,不要干涉别人的选择,什么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是不是朝着为人民的幸福这一远大目标迈进。只要目标一致,何论肤色如何,何论服饰如何? 何论语言如何? 何论文字如何? 破尽诸相,撷取真实。莫要为了外表形式而忘记了真谛,莫要为了语言文字而忘记了上谛,莫要为了国家民族而忘记了天国,莫要为了孰高孰低而忘记了觉悟。破尽诸相,见得真实后,这世间所有的真相都只有一个。一个也无,心生即有。

略说了治国之世间法,下面我们来继续研析老子的原文。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以道而莅临于天下:其鬼不神,鬼神二相,本是一体。以其业力自取而或为天神,或为饿鬼,或入地狱,或生人天。玄体本同,业相有别。道能容纳鬼神,故其鬼不神,神亦不伤人。为何神亦不伤人,以人本也有神。神不自伤,故神亦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是谓圣人是为了唤醒人自身本有之或言神性、或言佛性、或言道性、或言圣性,以自身之神佛道圣之性而进行自我救度。所以圣人怎么会伤人呢?

无论六道众生: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也无论出世之众圣:真人、真主、真佛、真谛、上帝、上清、上士、上圣之诸相者,其本质的“性”都是一模一样的。佛要求众生要破尽诸相,佛连代表自己的佛相、如来相都不要执著,佛怎么会有一丝一毫之分别之心呢?

世尊在《金刚经》中云:“须菩提! 于意云何? 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 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所以,我们切莫著相,一著相,佛菩萨也成凡夫。不著相,凡夫也成佛菩萨。修道修佛者,此肉身尚是暂寄世间之臭皮囊而欲舍弃之,复何执著于此臭皮囊长什么样而取于分别心、污染心乎? 即使或胎生、若卵生、若湿生、或化生之十二类众生尚佛性如一,复何执著于相而取于分别心乎?

故而一念执著,就是凡夫。一念放下,即是佛陀。一念作佛,尚一念是佛。一念作魔,即一念是魔。一念业障,即一念畜生,一念邪淫,即一念色魔……老子最后说:“故德交归焉。”正是万法归一,万教归一,一归于空无。无中生有,有生万物。有,名万物之母。即性之玄体为天地万物之母,而性之玄体向上一路即是诸人性、神性、天性、佛性、道性,向下一路即是诸非性、魔性、狱性、鬼性、畜性或复堕入无间地狱而各自本有之无属之性,乃统归于自性。人有高下分别,性无高下分别,众生自有,各有胡达(自有者),如是而已。故天下圣人皆不伤人,亦不教伤人,而人切莫自伤也。故而融为一体而莫作分别之“熬鱼汤论”,才是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本义。熬鱼汤如是,治大国如是,诸法界如是,诸佛国净土如是,诸无上道谛如是。

信奉无上真谛,无言而自行之,即是真人(真身罗汉)。
信奉无上真谛,无言而普行之,即是菩萨。
信奉无上真谛,无言而觉行之,即是佛陀。
同于无上真谛,无言而遍载之,即是大道。


诗曰:

莫执诸相染分别,破尽诸相见真一。

知者弗言无上义,即是道本不可说。


        庚寅年五月三十日





上一篇:老子心语59:根深蒂固长生天  
下一篇:老子心语61:大者为下牝胜牡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