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心语65:玄德至深乃大顺
作者:洛阳 陈志民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德。知此两者,亦稽式。恒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核心提示]这是很难让人理解与明白的一则论述,也是老子为自己赢得了千年误会的一则论述。如同爱因斯坦先生所说的:“ 人的智慧决不会偏离目标。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世人不解,故而误读千年而不悟,迷途万劫而不知返,诚可悲哉。
[直译]古时善以行道的人,不是教育人民变得明白事理,而是将人民保持在纯朴自然的状态之下。人民之所以难治,是因为其智慧太多。因此以知识来治国,是国家的盗贼;不以知识来治国,是国家的福德。要知道这两种治国的方式,也有一个相比较的法式。而永恒地认识这个法式,就叫做玄德。玄德至深、至远,与物质的属性是截然相反的,乃至于最后归于大顺而超然物外。
[解读]不是老子要实行愚民政策,不让民众活得清楚明白而让世人活得糊里糊涂。注意,这里教导民众的不是所谓的统治者,而是善为道者。而善为道者是活的什么样呢? 我们大概来回顾一下。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其若冬涉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去敝新成。”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恍兮其若海,恍兮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故无弃人;恒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将欲取天下者,恒以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圣人的形象在《道德经》中已多有描述,我们不可孤立地看待《道德经》中的任何一篇。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而民众这里所谓的智,都是小聪明,是偏离于大道的邪思邪行,若能执守大道而不离,那么他也就不会认为自己智多了。民众所谓的智,都是建立在自己的角度,是有条件、有分别、有限制、有成见的“智慧”,都是非道的。而这种非道的“智慧”,只能让人偏离于大道越来越远。
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什么叫民众的智。智者,知日也。也就是说,民众的智只是停留在认识事物表相的层面上,没有进入到事物的核心本质中去了解事物,所以民众所谓的智都是对假相的认识,形成的结论则是建立于假相之上的名相。而这样的智慧传之于后学者,则是于假相的名相的再认识,再传播,再误导。最后越陷越深,形成坚固的思想观念而难以修正。也就是说,我们所能学到的知识,包括概念、语言乃至于文字,都与第一义谛不相见,是无以为名而强名之的表相。
何谓知日呢? 我们世人都喜欢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相信自己亲眼见到的东西以为真实。而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 当然不是。我们知道日出东方落西方,月有朔望上下弦。这都是我们肉眼历历在目的亲眼所见,然而,这却是世人眼里最大的假相。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大涅槃经·如来性品》云: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见月不现。皆言月没而作没想。而此月性实无没也。转现他方彼处众生复谓月出。而此月性实无出也。何以故。以须弥山障故不现。其月常生性无出没。如来应正遍知亦复如是。出于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有父母。众生皆谓如来生于阎浮提内。或阎浮提示现涅槃。而如来性实无涅槃。而诸众生皆谓如来实般涅槃喻如月没。善男子。如来之性实无生灭。为化众生故示生灭。善男子。如此满月余方见半。此方半月余方见满。阎浮提人若见月初皆谓一日起初月想。见月盛满谓十五日生盛满想。而此月性实无亏盈。因须弥山而有增减。善男子。如来亦尔于阎浮提或现初生或现涅槃。现始生时犹如初月一切皆谓童子初生。行于七步如二日月。或复示现入于书堂如三日月。示现出家如八日月。放大智慧微妙光明。能破无量众生魔众。如十五日盛满之月。或复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自庄严而现涅槃喻如月蚀。如是众生所见不同。或见半月或见满月或见月蚀。而此月性实无增减蚀啖之者常是满月。如来之身亦复如是。是故名为常住不变。
《系辞传》有言:“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系辞上传第十一章)继而又说:“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系辞下传第三章)也就是说,所谓天地日月这些象,都只是相似而已,并不是真实的。而我们却执著于这些假相而以为真,以此故,我们脑海里对这个世界的所有的认识还有什么不是幻相和假相呢,而我们却执著而不放,执假为真,是为颠倒。
故老子亦言:“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道的运动方式与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或者说与世人的思维方式是相反的。
“知此两者,亦稽式。恒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所以说,圣人不仅不是愚民教育,反而是真正的明民教育,智慧教育。圣人不是让世人愚昧,而是把真正的常明告诉大家。或者说真正的智慧与常明,是在我们远离了世间的知识之后才能获得核心之真实。就像是爱因斯坦所说的那句话一样:“人的智慧决不会偏离目标。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学校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
爱因斯坦还说:“智慧并非学而可取,而是毕生追求所得。”那么怎么才能即不学习世间后天之知识而又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呢?
稽者,形声。从禾( jī),像树木曲头止住不上长的样子。从尤,旨声。本义:停留、阻滞。在知道了“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德”的道理后,我们就要阻滞以知治国之国贼行径而恒以不以知治国,成就国家恒久的福德。恒知这一法则,法度,并切而行之,这就是玄德的体现。玄德我们在前面已经反复解释过了,指的是道之本体,是大道之核心,是看不见,摸不着,毕竟空,不可得而又真实不虚的存在,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圣人知之而不用的天地之根,万物之母,是玄牝的德相,是天性的本源,就是我们不需要学习而与生俱在的本性,就是六祖悟道后所说的“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之自性。既然这个玄体我们与生本有,既然我们这个玄德自性本俱,那么我们何必舍此不生不灭之真宝而学那些与自性无关,且让人越学越糊涂,越学越不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的、不圆满、不彻底的所谓的知识呢? 又何必在转了一大圈之后,又费尽心力地让自己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呢?
故而,世间除了圣贤之道,再没有真正的大道、正道可走,凡偏离于圣贤之道而行者皆是斜道小径,终是离人生之正果越来越远的偏知偏见、邪知邪见。故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这就是老子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的真义。圣人之道都是一样的,佛家也要求万缘放下,一心清净,念念无住,四大皆空。空而不空,真空妙有。复如《心经》中所言:“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玄德至深至远,与物质的属性是截然相反的,物质都有成住坏空的过程,只是在外相上转换存在形态,而其核心亦无改迁。故老子说与物反矣。“反者道之动”,即是圣人教世人走完全与世间法不同的道路,抛弃所有的假相,向深处走,向内部走,恰如《心经》首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而最终明心见性,悟知大道本体,佛性自在,则入法流性海,随顺自在,而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至此,得成正果。或在道曰修成真人,或在释曰见性成佛。方是真正之解脱,真实之自由也。
诗曰:
非以明民将以愚,不以知治国之福。
恒守玄德不迷失,方是人生真宝山。
庚寅年六月初六日
责任编辑:Xiaohe
- 老子心语68:是谓配天古之极 2016-03-29
- 老子心语67:万物自然弗敢为 2016-03-29
- 老子心语66:为下莫能与之争 2016-03-29
- 老子心语64:万物自然弗敢为 201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