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心语67:万物自然弗敢为

     2016-03-29 22:48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书院 > 河洛书院 > 正文

老子心语67::万物自然弗敢为

作者:洛阳 陈志民

原文]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恒之。


[核心提示]在这一章中,这个“ 我” 字很关键,这个“ 我” 是指老子之“我”而言还是指每一个“我”而言? 这是需要我们思辨清楚的。由于这个“我”不好解释,有些版本的《道德经》在我后又加了一个道字。也有直接把“我”解释为“道”的。这就很容易使人陷入迷惑了。老子是在说我大,还是在说我之道大,若说道,《道德经》通篇老子不以“道”为“我”所有。故“我道” 合用显然不合老子之义。老子不可能把“道”据为己有,即说“ 道” 不必有“ 我”,更何况下文还有一个“我恒有三宝”之语。故,老子在此处应当直接说的就是“我”大。

[直译]天下人都自以为“ 我” 很高大,高大而不像。也正因为“大”没有具体的形象,所以才能自以为“ 大”。若“ 大” 有“ 像” 可以对照,时间长了也就变得渺小了。“ 我” 恒久地有三件宝,始终都保持他们: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为天下之先。因为慈爱,所以才能勇敢;由于俭朴,所以才能广博;因为不敢为天下先,所以才能成就世间的大器之用。今天的人舍弃慈爱而且勇敢;舍弃俭朴而且广博;舍其居后而且争先,此人则必死无疑。只有慈爱,才能对外战无不胜,对内自守坚固,天若想成就谁,就如同以慈爱恒久地赋予他。

[解读]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我”,在父母面前我们是儿女,在儿女面前我们是父母,在爷奶面前我们是孙子女,在叔伯面前我们是侄子女……哪里有我呢? 当世人自我意识萌生,开始强调自我时,“我”也只是一种相对存在,没有“你”和“他”作为参照物,“我”的概念也就随之消失,无有用武之地了。所以说,“我”的存在,是有条件、有限制、有分别、有差异的相对存在,无“你” 则无“我”,无“我”也就无“你”。我们的身份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而我们的身份并不是由我们来决定的,而是由我们面所对的人物来决定的。

而一旦这些相对的关系都暂时不存在了,没有这些缘起了,“我”的概念和意识也就随即消失了。没有“我”了。“我”跑到哪里了,当你四下里找“我”的时候,“我”变成了“自”己,自言自语,自福自享,自作自受,唯自而已。所以,对于我们而言,“我”是相对存在的名相,而唯有“自”才是不变的。当然,这也只是较简单较低层次的世间解。与佛道修行中的“无我”、“我空”之深义还有天壤之别,不可混为一谈。但这样对“我”的解释,却可以帮助大家认识“我”的本来面目。是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无我”、“我空”乃至于帮助我们找到“自性”了。

相对存在的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是假相,我们切不可执此而为“我执”,徒劳的强调自我而活在幻相中自以为“大”了。

故老子说:“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每一个成员都是相对的“我”,当执著于“我”而自以为“我”有别于他人而独立存在,佛所言之“我执”形成,随即而来的就是无明、贪著、妄想、愚痴、贡高我慢,名闻利养等诸毒接踵而至,迷失越久,中毒越深。执著愈坚,越难自拔。刹那生灭于无边苦海,不得回头。

世间一切无明、愚痴、妄想、嗔恚、执著等诸毒,皆因“我”起,我念一起,无明即来。一念无明,则一念烦恼。一念无明,则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一念无明,则误入生死轮回,穷劫今生,不得解脱。

世间人只愿大,不愿小,只能上,不能下。故我执越来越重,越陷越深。但也只因为人们认识不清楚“我”的本来面目,故而才执假为真,执我为大。倘若能够把“我”描绘下来,把我的本来面目描摹下来,久而久之,也就不再执著于我大,而把自己看得很渺小,继而如老子所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再进而言之:不贪余食,不累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不自以为是了,不贪余食,不累赘行,不恋物恶了,则老子所言“我”恒有之三宝就出现了:“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慈爱天下无敌,慈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以慈爱面对此世间之一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之顺逆之事,则天下还有谁能与此人相争呢? 当此人同于慈爱之化身,此人就是观世音菩萨,此人就是地藏王菩萨,此人就是大日如来,佛光普照,救拔众生。

慈爱天下无敌,慈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以慈爱面对此世间之一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之顺逆之事,则天下还有谁能与此人相争呢? 当此人同于慈爱之化身,此人就是观世音菩萨,此人就是地藏王菩萨,此人就是大日如来,佛光普照,救拔众生。

不生嗔恨,则心中全是慈爱。爱一切众生如己而无我念。

二祖慧可被人诬陷而被加罪,初祖达磨知其宿缘,为传法故,允其不受此难。然二祖悟知真谛,坦然面对,怡然委顺,识真者谓之偿债。若二祖心有我念,应生嗔恨。而今甘愿受死,心中岂有“我”乎?故慈爱无敌,夫慈故能勇,勇于面对一切之一切而不以为逆,夫天下岂有与之争者?

俭者,俭朴也。能俭则不奢,能俭则不贪,能俭则不嗔,能俭则不欲,故而俭亦为三宝之一。能俭故能广,如颜回一般,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能俭则我得之极少,我得之极少而更多的即可付于天下众生,岂不为能广乎?

不敢为天下先,则居于天下人之后。在天下人之后,反衬出天下人在前。“是以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也;欲上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累,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不敢为天下先,则推天下人于前。教化天下百姓努力向上、向前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并切而行之。不敢为天下先,故天下乐而不厌,故能成器长。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恒之。”

老子从正面论述了三宝的作用,下来又从反面论述了不守三宝,与三宝背道而驰的现象。即如今世之人:舍弃慈爱而且勇敢;舍弃俭朴而且广博;舍其居后而且争先,此人则必死无疑。只有慈爱,才能对外战无不胜,对内自守坚固,天若想成就谁,就如同以慈爱恒久地赋予他。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也常说“大爱无疆”,而无疆方可称之为大爱。

儒家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即爱人如己,爱己及人之大爱也。

老子曰:“贵以身为天下,乃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真大爱也。

没有慈爱的勇敢就是狠毒且鲁莽,没有俭朴的广博就是奢侈而挥霍,不甘于后而奋勇争先就是盲目的个人英雄主义,就是冒进主义。老子直截了当地指出这类人是:则必死矣。慈爱能化解仇恨,慈爱能攻克怨敌,慈爱能战胜顽劣,慈爱能克服烦恼,对外战无不胜,对内坚固自守。所以说:“天将建之,如以慈恒之。”

诗曰:
众生皆我我为大,执我自身则为小。
自守三宝恒世间,如慈恒之天之佑。

庚寅年六月初八日





上一篇:老子心语66:为下莫能与之争  
下一篇:老子心语68:是谓配天古之极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