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心语70:圣人被褐而怀玉

     2016-04-03 21:44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书院 > 河洛书院 > 正文

老子心语70:圣人被褐而怀玉

作者:洛阳 陈志民

[原文]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之能知,莫之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核心提示]圣人之道其实最简单,成佛之路其实最好走。但世间为什么圣人少,凡夫多,圣人少到了几百年不出一个,而凡夫却无处不在呢? 首先问题就出在“ 老实” 二字上,世人都不老实,喜欢小聪明,成佛成圣的人“老实”,老老实实修行、不夹杂、不间断、持之以恒,勤加精进,所以就容易成就。

[直译]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而天下之人却没有人能知道,没有人能实行。言论有宗旨,行事有导向。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所以对“我”不了解。知道“ 我” 的人很少,则法“ 我” 的人也就很难得了。可以说,圣人是穿着布衣怀里却揣着宝玉。

[解读]在本章中我们要注意一个情况,这个情况很重要。即是“吾”与“我”的区别。虽然吾与我都是我的意思。但在这里,老子同时即用吾,又用我,显然用意并不于在用不同的字来表达同样的意思。而庄子更是直接在一句话里连用吾和我,如“今者吾丧我”,更显出吾与我是有不同之处的。同时,也表明在老庄时代,就分别有了“吾”和“我”这两个常用字。我们一直混而为一的“吾”与“我”有什么不同呢? 试以解之。

吾者:形声字。从口,五声。本义为我。

我者:会意字。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以手持兵器形,合为(手戈)。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吾者:五口也。何谓五口? 五口即五官,五官者,五观也。即眼耳鼻舌身。眼能观色,耳能观声,鼻能观香,舌能观味,身能观触。此谓五观。以其能主管人体之一方功能,又谓五官也。官者,主管也。所以到这里我们应该可以看出来,吾,主要以人体的五个方面的功能来代指我们的这个肉身之吾,但不包括意识及精神活动。

我者:手戈也。执戈何为? 对外进攻,对内防御。而人的所有行为,都离不开意识的支配,故我,则代表那个能支配肉体行动的意识或思想。泛指精神活动。而以手持戈则更明确地表示了“我”所应具有的警惕性,随时警惕来自内外的各种侵害的力量浸透,以确保“我”的这个“吾”不受到伤害。这也是前两章老子引用兵家之言的战争及善战者的真实之义。

故“吾”指形而下之肉体而言,“我”为形而上之自己。“吾”侧重色身,“我”侧重思想意识乃至于精神。这就是“吾”与“我”之区别所在。了解了这一差别之后,我们再来学习本章就容易理解的多了。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之能知,莫之能行。”

这里的“吾言”,就是指老子的学说,因为《道德经》是老子学说的集大成,故我们可以简单地把《道德经》理解成“吾言”之所指。也就是说《道德经》很容易被人理解,也很容易实行。但天下却不能理解,不能落实。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宗者:其概念的核心意义是指事涉源流的整体,并有完整、完全、集合、全体之意。如卷宗,大宗,案宗等,以心为宗,宗室,渊兮似万物之所宗。会意字。从宀示。示,神祇,宀,房屋。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本义:宗庙,祖庙。宗,尊祖庙也。———《说文》

我们何以敬宗祭祖? 那是因为宗祖是我们的源流,我们都是从祖先那里一代一代繁衍生息而来的。敬宗祭祖是感谢祖宗给了我们生命,有了生命才有了我们的一切,没有我们,一切都无从谈起。没有源流何以有江河,没有根本何以有树木。所以,人不能忘本,忘本的人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长久不了的。人之立世,若是不孝之人,即是无根之草,无本之木,无缘之人。所以,宗教即是宗祖教育,就是孝道,就是人世间稳定的第一根本,就是生生不息传承不止,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宗祖教育,尊天敬祖。我们都知道要孝敬父母,但我们还要知道,父母之上复有父母,天下之人皆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天下的父母,因为,只要是父母,就值得为人子女者的尊敬。子女复为父母,父母复为子女。大家互为尊重,则天下父母无论走到哪里,我们做子女的都放心。若只顾自己父母,不顾他人父母,则父母走到哪里,我们都不放心。故古人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若果能如此,大家心量放大,真正做到尊老爱幼于普天之下,则我们的父母则为天下所共尊共敬。我们的子女复为天下所共爱共护。如果我们视天下父母为自己的父母一般的尊敬,则自己的父母复为天下人所尊敬。如果我们视天下子女为自己的子女一般的爱护,则自己的子女复为天下人所爱护。

大家都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则这句话就会成为这个社会的黏合剂。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世界就成了一个整体。就有了“宗”这个字的完整、完全、集合、全体之意。整个世界都是“吾”,不分彼此,没有矛盾对立,和谐共存,共进同退,此不谓极乐世界,佛国净土乎?

宗祖教育在个人就是尊天崇地,孝行天下;在家庭就是尊敬父母,孝道第一;在社会就是尊老爱幼,互尊互爱;在国家就是宗庙祭祀,江山社稷;在世界就是人心大同,和谐共存。道理很简单,实行也很容易,在这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时,没有国家民族,没有宗教社庙,没有文化信仰,没有性别老少的分别。大家各有父母,大家复为父母。大家各有子女,大家复为子女。而这一点却是全世界人民所共有的身份,也只是整个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如果每一个人都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记在心里,落在实处,这个世界还有什么问题?

言论有了宗源,做起事情来就有了导向。只因为大家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造成了大家对“我”的不了解。

说大家对“我”不了解,这句话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为什么说我对“我”不了解? 我不了解“我”,还有谁比我更了解“我”呢? 世人的愚痴就是这样产生的。执著于有一个我,有一个肉身存在的我而不放,这本身就是世人对“我”最大的无知。

老子在这里的“我”,就是精神层面的本我,而非是假眼耳鼻舌身五口而言的肉体之吾。“我”复有三种层次,一是意识,有了意识之后,才有了自我意识。意识若无,哪里有“我”呢。所以意识是产生自我的前提。那么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呢? 简单地说,意识就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作用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而产生眼识及耳鼻舌身意六识。我们的意识就是在这样的十八界内交互作用下而空生幻有,有复归空。一旦截断其中的任何一个通道,其中相应的功能就会丧失,而相应的外相就成为幻空。恢复了这一通道,相应的功能恢复,我们才会借这个肉体的器官功能而恢复相应的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可以将这一繁杂的综合的功能称之为心。但这个心是假心,这个我是假我。借助于这个色身而生起的一切对外界的认识都是虚假的幻相,跟老子这里所说的那个“我”都不相干。但我们却因为对“我”的不认识,不了解,而造成在这样的虚假幻影中越陷越深。

我们不能只否定而不肯定,在否定了这个假我,假心之后,那么什么才是真我,真心呢? 真心是空。心对境起用,境灭心灭。故贤首国师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中说:“摄境归心真空观。谓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造。心外更无一法可得。故曰归心。谓一切分别但由自心。曾无心外境,能与心为缘。何以故,由心不起,外境本空。论云,由依唯识故,境本无体故。真空义成。以尘无有故,本识即不生。”又经云:“未达境唯心,起种种分别。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知诸法唯心,便舍外尘相。由此息分别,悟平等真空。”

这就是我们真心的本来面目,对境缘起,缘起性空,空生幻有,有即生死。

那么本我呢? 本我即佛性、玄精、真如、玄体、如来、法身、真性、真人、天命、天性等诸多称谓,皆是指真“我”而言。故佛教要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而六祖惠能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要归依自性真佛,莫要归依他佛。《六祖坛经》云: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须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

自归依处,即是老子所言之:“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自己这个我)。”

《最上乘论》云:“三世诸佛,无量无边,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无有是处。”故《佛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故《道德经》云:“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乃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托天下。”

《最上乘论》:“三世诸佛,皆从心性中生。先守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后得成佛。故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也。”

直心是道场,八直是真心,真心是佛子。故老子说:“天下有始,可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真心者,天下众生真一也。失其真心者,即是父子离分,母子离别,真可怜悯也。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知我、则我者希少到什么程度? 《最上乘论》云:“如此真实不妄语,难可得闻,闻而能行者,恒沙众中,莫过有一。行而能到者,亿万劫中,希有一人。”所以,圣人总是难以为世人所理解,故老子说圣人是身被褐衣而内怀宝玉。但世人是只识好色衣而不识真宝玉,只识贾宝玉。

到这里,我们重点认识了“我”,认识了真我后,就要知我、信我、则我、从我,更不要再分别。断除一切善恶分别之念,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待到破了我相、人相、众生、寿者相。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舍此己身,定得无生。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先打死假我,真我才能复生———这就是圣人教给世人永生不灭的法宝。假我不死,真我不得复生。

诗曰:

知我者希则我贵,如来真如世界主。

笃信真我行正道,真一一真真一真。

        庚寅年六月十三日





上一篇:老子心语69:轻敌是祸哀者胜  
下一篇:老子心语71:以病为病是不病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