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心语71:以病为病是不病

     2016-04-03 21:59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书院 > 河洛书院 > 正文

老子心语71:以病为病是不病

作者:洛阳 陈志民

[原文]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


[核心提示]世人有病皆不知,不知而行则为凶。故老子说:“不知常,妄作凶。”这一句话直接就把老子在这一章里的话里之话点出来了。知不是学问,更不是知识,也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知道不知道。知道就是悟道了,认识、相信到有“道”的存在,才勉强称得上“知道”。如果真知道了,就没有问题,就无余涅槃。所以,我们日常所说的“知道”,只能表述成“知到”,与“知道”还不沾边呢。

[直译]自己知道了世间行有所禁,有所不允,就知道在禁止的另一面就是大家所提倡,所倡导的;不知道却假装知道,是毛病。只有知道毛病是毛病,才能没有毛病。圣人之所以没有毛病,是因为他把自己的毛病当成毛病,正因为他把毛病当做毛病而加以改正,所以才不再犯毛病。

[解读]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

我们先按下面的句读来解之。知道了不。不,即否定式。就是说,我们一旦知道了被否定的方面,就知尚了。尚者:尊崇,崇尚,风尚,提倡也。尚也同上,也表正确的崇尚之义。我们先按下面的句读来解之。知道了不。不,即否定式。就是说,我们一旦知道了被否定的方面,就知尚了。尚者:尊崇,崇尚,风尚,提倡也。尚也同上,也表正确的崇尚之义。

世间有许多的守则、法律、规章制度、包括佛法五戒十戒具足戒等,都属于否定式的“不”,譬如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些否定式的规定,在老子这里只有一个“不”字都统统代表了。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在“不”的约束中长大,小时候不许哭,不许闹,不许乱要东西,不许到处乱跑,不许拿别人的东西等等,上了小学有小学生守则,按时上学,不随便缺课。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谎话,有错就改等。上了中学有中学生守则,在社会上有社会公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法律中的约束更是繁杂多样。这都属于“不”。知道了“不”,反过来就知道“尚”了。不杀生,就是提倡爱护一切生命。不偷盗,就是提倡自食其力。不邪淫,就是提倡互相忠诚。不妄语,就是提倡诚实守信。故知不,则知尚矣。

在《道德经》中,老子已经把我们所应该知道的“不”列举了很多,比如《道德经》第三章之:“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这里的“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不敢为”等,就是我们大家所应知道的“不”。而知道了这些应该知道的“不”,那么我们就知道了要达到“使民不争、民不为盗、民心不乱、则无不治” 的“尚”,知道了老子前面所罗列的“不”,就知道了后面所应具有的“尚”,是谓:“知不,知尚矣。”

不知,就是不知道这些。即不知道不应该做的,又不知道应该做的。不知法,又不知禁戒。那这个人的思想认识、头脑中的知识观点可就出了大毛病了。即不知道人们否定的、禁止的,又不知道社会提倡的、崇尚的。这是认知出了毛病。夫唯病:只有人病了。病是:确实了病因,也就是确诊了。以不病:是为了把病治好,达以无病。圣人之所以没有毛病,是因为他把自己的毛病当成毛病,正因为他把毛病当做毛病而加以改正,所以才不再犯毛病。

而如果思想认识出现了错误,而我们又不能及时发现并给予修正,那么问题可就大了。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思想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如果思想、观念、认知、观点、知识出了问题而我们却浑然不觉,那么在错误的思想认知指导下的一切行为必然都是错误的,错误的思想指导错误的行为,那么可想而知,结果必然也是错误的。有了毛病的认知指导错误的行为得到错误的结果。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不知常,妄作凶。” 也就是佛家所说的:“起心动念,无非作业。”而世间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思想出了问题。如果我们不在思想上把最根源的病根治理好,而继续让错误的思想指导世间实践和发展,那么结果的错误和严重的后果对世人的惩戒也就永远没有改正的可能,而只能是在错误的思想观念指导下一错再错。

下面我们还是回到原来的句读上来。

“知,不知,不知知,病”。老子在这里是如上面的解释一样,笼统地把一切的“不”一切的否定都涵盖其中了吗? 我们在世间法中当然不影响这样用,而且道理的正确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但这样浅显的道理,是需要老子浪费笔墨的吗? 老子这里的知是知什么? 不知是不知什么? 不知知是不知知什么? 一方面老子提倡绝学无忧,绝圣弃智。一方面老子提倡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如何此处又以不知知而为病呢? 如果我们按老子所说的绝学无忧,绝圣弃智的理论不学习知识,不使用智慧了,愚了。到这里老子又说我们病了。我们不知知是因为按照绝学无忧,绝圣弃智的方法造成的,为什么老子又说我们病了呢? 我们若学习知识了,使用智慧了,是不是又说我们是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了呢? 老子到这里似乎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老子之道常不为人所理解的原因,也就是《道德经》整篇之中,经常有这种所谓的正言若反,自相矛盾的论述。故,老子之道为难信之法,难解之法,更是难行难证之法。

其实,这样的情况还是我们不知造成的。老子的《道德经》从头至尾一脉相承,根本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而不为世人所理解,是因为世人的思想是矛盾的、阴阳的、辩证的,是为名相所困的。而老子的思想是太极的,乃至于无极的。之所以还是用了大量的阴阳辩证之法,相对存在的名相,只是为了让后人容易理解他的思想深处那无法表述的“无名而强名之”的那个“有物浑成,先天地生”的那个“天地之根,万物之母”的那个“是谓玄牝,众妙之门”的那个“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的那个恒、常、正、明之道也。所谓的“有无”、“妙皦”、“母子”、“同异”还都是两边说,不合中道。中亦无,常道恒常,是谓玄玄也。

所以,老子一句“不知常,妄作凶”,就把世人如上之思想矛盾解决了。老子的绝学无忧,绝圣弃智是指弃绝世间不是真理、不是无上真谛的知识和学问。反过来,他老人家又以不知道之恒常,恒常之道而为病。这就是本章所要阐明的道理和融解贯通老子《道德经》整篇所有关于知识、智慧、学问疑点的衔接点。弄明白了这个“常”,就可以称为“知道”,不知这个“常”,就还是“不知道”。所以说,世间“知道”的人少,“不知道”的人多啊。

知道了自己还不知道那个“恒常正明”之道,就知道“恒常正明”之道是老子所崇尚的,也是我们所要精进向上的方向。以不知常而谓知常,是病矣。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病是由于不知道“常”而“妄作凶”所造成的。也就不再去做导致自己有“病”的事情了。圣人之所以没有“病”,是因为他把自己的“病”当成“病”,正因为他把“病”当做“病”来治而加以改正,所以才不再有“病”。

此病者,即是思想观念之“病”,也是世间行为之“病”,也是我们这个肉体的各种病痛之“病”。也正是思想观念出了毛病,才导致我们在世间的行为也带“病”,最终反映到我们自身,则成了显性的身体之“病”。归根到底,无论我们每一个人肉体的病痛还是社会存在的繁杂多样的各种负面问题,均是由于我们的思想观念得“病”了,以有“病”的思想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日常行为,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解说老子所说世人之诸病相,有一个更好的实例是不应该忽略的。《佛说维摩诘经》就是维摩诘居士示现有疾而与世尊、文殊师利菩萨合作,共同为世人所说的一部大乘佛法,其中《文殊师利问疾品》中文殊师利菩萨和维摩诘居士关于疾病的论述略说如下:

(文殊师利菩萨问)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当云何灭。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所以者何。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菩萨无复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萨如是。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又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萨病者以大悲起。

文殊师利言。居士所疾。为何等相。维摩诘言。我病无形不可见。又问。此病身合耶心合耶。答曰。非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又问。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于此四大何大之病。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水火风大亦复如是。而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维摩诘言。说身无常不说厌离于身。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槃。说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说身空寂不说毕竟寂灭。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以己之疾愍于彼疾。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勿生忧恼常起精进。当作医王疗治众病。菩萨应如是慰喻有疾菩萨令其欢喜。文殊师利言。居士。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维摩诘言。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又此病起皆由著我。是故于我不应生著。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众生想。当起法想。应作是念。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灭唯法灭。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彼有疾菩萨为灭法想。当作是念。此法想者亦是颠倒。颠倒者是即大患。我应离之。云何为离。离我我所。云何离我我所。谓离二法。云何离二法。谓不念内外诸法行于平等。云何平等。为我等涅槃等。所以者何。我及涅槃此二皆空。以何为空。但以名字故空。如此二法无决定性。得是平等无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是有疾菩萨以无所受而受诸受。未具佛法亦不灭受而取证也。设身有苦念恶趣众生起大悲心。我既调伏亦当调伏一切众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为断病本而教导之。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何所攀缘谓之三界。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何谓二见。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文殊师利。是为有疾菩萨调伏其心。为断老病死苦是菩萨菩提。若不如是己所修治为无慧利。譬如胜怨乃可为勇。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萨之谓也。彼有疾菩萨应复作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众生病亦非真非有。作是观时。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

关于世间之诸病者,维摩诘繁说,老子简述。而其义何其一致哉?

世人当认真去查对自己的“病”,如理如法的就是“尚”,不如理不如法的就是“病”。若“知病”而不“治病”,那么,当病痛加身时,又怨得了谁呢? 谁能替代的了呢? 痛苦与病情又是我们所追求的什么身外之物可以交易的呢? 自查自病,自治自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这才是世间最好的医生。而那些所谓的借口医不自治者,都是人世间的骗子和盗贼。

诗曰:

病来无形侵肌骨,病生源不在肉体。

以病为病正心神,自是病痛拔根时。

庚寅年六月十四日






上一篇:老子心语70:圣人被褐而怀玉  
下一篇:老子心语72:民不畏威大威至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