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心语76:以柔克刚弱胜强
作者:洛阳 陈志民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核心提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正确性被历史一再重复验证。刚柔相摩,弱强相易,八卦相荡,循环往复。尤其是自然中的生命体,更是生也柔弱死也坚强。故而柔弱者生,坚强者死。
[直译]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僵硬了。草木活着的时候枝干是柔软的,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了。强硬是死亡的象征,因此说:强硬的人是在向死亡的方向行走,柔弱的人是向生活的方向行走。据此而言,恃仗军队的强大而发动战争则不可能取胜,树木生长强壮了就会被取来作为拱形的支撑。所以强大则处于下,柔弱则处于上。
[解读]在《道德经》里,处处闪烁着“持柔守弱”的光辉,从“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到:“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再到:“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再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再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再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再到:“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再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再到:“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再到:“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再到:“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则恒无欲也。”再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再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众多的论述,一贯以表明了老子持柔守弱的观点和立场。
持柔守弱的观点,让我再一次想起了寒山和拾得两位大士的那段经典对话。寒山问曰:“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相较而言,老子的持柔守弱还是相对含蓄的,如此已为天下人所难以接受。而寒山拾得则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世人要如何的持柔,守弱,忍天下所不能忍,容天下所不能容,唯有如此,才能事理行合一,才是真修行者。
而一旦达到了老子所言之“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的时候,这世间还有什么难忍之忍,难容之容呢?那种“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的自由,那种“无有入无间,以知于无为之有益”的常明,还有什么可以撼动圣人那颗哀悯世人的慈悲之心呢?
故,圣人之言,切莫以凡夫俗子之心而揣度之。就像是一个领略了珠穆朗玛峰之峰顶风光的登山者,无论他用什么样的语言与文字来向朋友描述山峰绝顶的风光,对于从来没有登过顶的同行者和世人而言,都只能是在他人亲历亲为的描述中想象,而这种想象则还是假相,更何况于登顶者在登顶那一刻的心理感受呢?更不是徘徊在山脚或停滞在半腰所能够体验的。佛道儒理皆如一座座高峰横亘在世人面前,人们从四面八方向山顶进发,努力攀登。起初山势或陡或缓,或平或险,爬山的方式也多种多样,看到的沿途的风景也迥然有异,有时需要曲折迂回,有时却需要咬牙硬挺,但唯有一路向上的方向不可改变。待一路克服重重险阻,历尽种种艰辛,登临绝顶的那一刻,才发现:
攀登峻峰临极巅,回望平等觉千山。
无碍圆融自清净,慈悲放下通真元。
莫论他途是与非,八方咸集共一见。
持之以恒不退失,一览方知无虚言。
虽然八方共一见,然而当登顶之人回过头来指导后来之登山者时,却需要结合登山者处所处的高度和周遭的实际情况而定,而不会不加变通地照本宣科。
头顶虚空人自有,何必历难苦攀求。
圣人一言真实语,我见自按头上头。
虚空示遍无人会,心外求法争劣优。
是法平等筏应舍,却误千载战未休。
故我们回头来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从世间形而下之柔弱进而抽象提升到了形而上之柔弱,再结合寒山拾得的经典对话,我们可以得知:执柔守弱以不争之德而圆满一路向上之生路,逞强图霸以好战之心而成就一路向下之死途。
自心天堂天堂至,自筑地狱地狱开。
佛示空门空不空,众妙之门玄牝母。
大道无门心自门,心门开时法无为。
无我无法心性泯,何劳菩萨化亿身?
抛开世间一切之分别心,舍邪见,立正见,知行合一,是谓菩萨正行。
舍去世间一切之攀缘意,纠错理,悟真理,事理并进,是谓诸佛化身。
知行合一,事理同行,破尽诸相见真相,方知古今中外圣人无虚言。行至法相俱空时,便知历代祖师大德真实义。故《维摩经》云:“无自性,无他性,法本无生,今即无灭。此悟即离两边,入无分别智。若解此义,但于行知法要,守心第一。此守心者,乃是涅槃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
自心柔弱,于他慈悲,执柔守弱心上功夫,便是远死向生之行众之徒也。
慈悲与他,柔软自心,大慈大悲事上诸行,方是生轻死重之众行之徒也。
徒者,行走于世间之众人也。
诗曰:
心肠柔软即菩萨,铁石心肠著魔鬼。
死硬生柔真心在,慈悲度世向道心。
庚寅年六月二十一日
责任编辑:Xiaohe
- 老子心语77:天道损余补不足 2016-08-22
- 老子心语75:无以生为贵于生 2016-08-18
- 老子心语74:莫代司者而杀之 2016-08-17
- 老子心语73:天网恢恢疏不漏 201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