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心语77:天道损余补不足

     2016-08-22 16:19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书院 > 河洛书院 > 正文

老子心语77:天道损余补不足

作者:洛阳 陈志民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损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核心提示贫富差距一词颇能体现老子在这一章中的思想在资本的积累与推动下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天之道永恒地损有余以奉不足而人之道仍在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层次上徘徊和运行

直译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一样吗把弓举高了就往下压压举低了就往上抬抬为了瞄准目标),把有余的力量削减下去把不足的力量补充上去为了控制箭道)。自然的法则就是减损有余以补不足而人类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的是损害不足的人以供奉有余的人谁能把有余的奉献给天下呢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所以圣人能有所作为而不据为己有成功了却不自居功高这样做是不愿意让人见到他的贤德啊

解读天之道在这里已经不再是道之本体或道之德相而言而是从道的功用也就是天道对于人类的各种行为所作出的反映同于道者道亦德之同于德者德以得之同于失者失亦矢之道之种之天下式的作用和效果已经显现出来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看似老子在这里拿射箭来打比喻而实际是为了说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功用

射箭者之于靶心来说一要控制好箭道二要控制好力道而此两者不可偏废也不是单一的动作特别是对于移动目标来说更是如此而此两者最终还要体现在目标上力量能达到但没有方向不行箭道控制好了力量达不到或太过也不行箭在空中是曲线运行有一个自然落体运动状态所以箭道力道两者都统一于靶心才有可能射中目标不然的话都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损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唯有合于天地之道的人道才是唯一正确的人之道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人道可言圣人深谙此理故而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

若此其不欲见贤也”。这一句很不容易理解或有人解之为见贤思齐此解错谬大矣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就明确指出不尚贤使民不争而此之不欲见贤正是不尚贤使民不争的回应更深层次的意思我们可以在金刚经中窥得一二圣人不欲见贤与菩萨虽度尽众生亦不得起度人之心应为同一层次的含义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此有三义略说如下一者若菩萨起了一个度人之心则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之分别心则不名菩萨二者若菩萨起了一个度人之心则说明此菩萨尚未悟知众生佛性如一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故何以有度三者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使众生悟道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亦是得无所得本无所得以佛性本自具足故何来有得故而菩萨不得起度人之心不然则不名菩萨

故老子所言之不欲见贤者亦具足如下含义一者圣人若起圣贤之心者则著了我相病知起了分别心则不名为圣人二者世人真心本俱人之初性本善圣贤者尚须复归于婴儿抹去一切善恶之分别心何须复起尚贤之心哉三者道不远人天道恒常地与众生一起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故天道众生本俱何来更得道外之道德外之德哉故而老子说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故而世尊说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诗曰

不欲尚贤真心俱天性本善人之初

天道损余补不足离此两边即是一

庚寅年六月二十二日





上一篇:老子心语76:以柔克刚弱胜强  
下一篇:老子心语78:正言若反道之动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