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洛阳 妙志居士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解读]在帮助我们破除对“法相”的执著时,世尊首先来肯定了《金刚经》的重要性,还是以福德来打比喻:“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关于三千大千世界,《起世经》中是这样描述的: 佛言。比丘。如一日月所行之处。照四天下。如是等类。四天世界。有千日月所照之处。此则名为一千世界。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须弥山王。四千小洲。四千大洲。四千小海。四千大海。四千龙种姓。四千大龙种姓。四千金翅鸟种姓。四千大金翅鸟种姓。四千恶道处种姓。四千大恶道处种姓。四千小王。四千大王。七千种种大树。八千种种大山。十千种种大泥犁。千阎摩王。千阎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郁单越。千四天王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乐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摩罗天。千梵世天。诸比丘。于梵世中。有一梵王。威力最强。无能降伏。统摄千梵自在王领。云我能作能化能幻。云我如父。于诸事中。自作如是憍大语已。即生我慢。如来不尔。所以者何。一切世间。各随业力。现起成立。诸比丘。此千世界。犹如周罗(周罗者隋言髻)。名小千世界。诸比丘。尔所周罗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诸比丘。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为一数。复满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时成立。同时成已而复散坏。同时坏已而复还立。同时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烧已。名为散坏。周遍起已。名为成立。周遍住已。名为安住。是为无畏一佛刹土众生所居。 关于七宝,在极乐世界随处都是,《佛说阿弥陀经》云:“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这里的“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就是七宝。七宝各有表意,非指实物。因为不牵涉此义,故我们在这里不做深入讨论。 若人能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福德多不多?谁能拥有如此之多的七宝,而且还拿来用以布施。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须菩提说对此表示肯定,那很多啊,别说得福了,就是此人自身能有满三千大千世界之七宝,其福德本身都已经多得不得了,更何况还都布施出去了呢,这福德真是太多了。 但接下来须菩提这一句就有意思了,我们不要轻易放过:“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看这一句“是福德即非福德性”,多了一个“性”字,“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什么意思呢?须菩提是深知其中奥妙的,我们不妨换一种句读方式,意思就能更好地体现出来了:“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也可以句读成:“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是福德:指世尊所说之“是人所得福德”。 非福德:以此福德为人天福报,终究是空,故非福德。 性是故:但当确定“见性”,肯定“自性”的缘故。 如来说:如来才说。 福德多:如来说这才是真正的福德多。 也就是说,须菩提明白,世尊所说的“是人所得福德”并不是前面所说的七宝堆积起来的世人眼里所谓的福德福报。这两个福德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故我将其句读为:“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也可以句读成:“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何谓性是故?性者,生心者也。也就是明心见性的这个“性”,是我们能够生起心意识的背后的力量或者叫能量。我们知道:心是空,性也是空,法也是空。但以性空故能生心,以心空故能显法,以法空故能生万用(万法)。性空而不空,用于眼根则为视力,用于耳根则为听力,用于鼻根则为闻力,用于舌根则为味力,用于身根则为触力,用于意根则为心力。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性”的表现形式。性力向下行,则为性欲及诸般欲望,向上走,则为生出智慧的力量源泉。同一性故,性本空故,以显妙用也。说白了,还是这一个“性”,就看世人怎么用它了。 (责任编辑: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