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习俗

     2006-06-11 10:39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民俗风情 > 民俗风情 > 正文

 

 

洛阳民间在婴儿问世后,家里要给小孩取名,俗称“起名”。哺乳至上学以前这一阶段所起名字叫小名,也叫乳名、奶名。到了入学年龄时要起大名,也叫学名、大号。有的只起一个名字,有的还有绰号。

 

洛阳民间小孩名字的起法虽然有不同特点,但都非常看重名字的意义,多数包含着父母及其他长辈对子女的美好愿望。盼望着孩子成人长生的,就起名铁拴、铁锁、百锁、拴保、锁柱、拴柱、绑柱、石头,寓意健壮;巴望多子多福的,给男孩起名成群、满堂、重来,给女孩起名换、停、改、够;希望报效祖国、光宗耀祖者,就起名荣宗、耀庭、国栋、安邦;也有期望子女英俊聪慧而反其义取名者,叫黑丑、疵耐、老昧、老憨等。建国前洛阳民间起名有避偷生的习俗,男孩生下怕是偷生鬼,便给起个怪名表示不是那么娇贵。由于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建国前洛阳除了一些有地位的富豪人家和书香门第,一般家庭对女孩起名多不注重,有的就是起了名,也很少使用,称呼时多用小名。结婚后的称呼则用其在丈夫家的地位辈分,口头多称为“屋里人”,若用书面称呼时就以其夫加本性,后缀以“氏”字。如其姓许,夫姓陈,则称“陈许氏”。洛阳郊区则以其丈夫在家中的排行或夫姓来称呼其为“老X家”。如其丈夫在家排行老大,姓赵,就称其为“老大家”,或称“老赵家”。

 

建国前,洛阳民间给小孩起名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以吉祥语盲起名  如天喜、福禄、登科、富贵、发奎、英杰、

高升等。  

   

  ()以出生年、月、日、时、季、节起名  如甲辰、寅虎、丙午、迎春、孟夏、秋菊、冬生、黎明、晓亮等。

    

  ()以辈分排行起名  洛宁县孔姓从66代开始,家庭辈分排行联语奶个字,要求本家族成员按辈分排行顺序分别照字起名,这40个字是:“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裕文缓经瑞,茂修肇懿常,建道敦安定,久袭世续昌”。如小孩属于“茂”字辈,就要以“茂”字作为名字中的一个字。这个字必须是为孩子起大名所用,而且多要请家族中有声望又有学问的长辈来起。

   

  ()以自然界的物体起名  如金虎、玉龙、金凤、天星、梅兰、长松、香花等。

   

  ()以性别起名  男孩多用振、勋、国、卿、龙、廷、章、堂、林、儒等字。女孩多用花、英、粉、桃、凤、霞、娟、玲、兰、月等字。

  

  ()长幼顺序型  长子多用元、大、先、头起名,幼儿多用跟、随、小、末起名;多子女者,有的重用一个字,有的借用一句话,如温良恭俭让,或仁义礼智信,起名时按长幼顺序分别用其中的一个字。

 

洛阳民间起名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如新安县、洛宁县河底一带习惯名后带“子”字,不分男女老少,不论长幼辈分。取单名者,后加子字。取双名者,长辈呼叫时,只提一个字,后面仍带子字,表示是一种爱称。栾川,县大清沟乡新南村等地的王姓,在姓名之前还要加上外公、外婆及父母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如王锦辉者,他的外公名常永和、外婆名潘麦、父亲王振西、母亲常香,而他本人名字则为“和麦西香·王锦辉”。

 

建国后,洛阳民间旧的起名习俗也在发生变化,城镇为小孩起名追求高雅好听,呼叫顺口响亮。农村也讲究不土气,狗、豹、石头、铁、锁、柱之类的名字也逐渐减少。以小孩出生年月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重大政治活动起名的较多,如建国、跃进、红旗、钢铁、公社、援朝、文革、卫东等。也有同胞兄弟(姐妹)起名用同一字开头的。8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所以以单字取名被推崇为时髦,称呼时以单字叠音。如男孩多用园、宝、鹏、磊、斌、涛、强、明、辉、超等字;女孩多用丽、芳、佳、楠、静、琳、兰、婧、姗、晶等字。因人口众多,重姓重名的多,给生活、学习也带来许多不便。





上一篇:认干亲戚  
下一篇:坐月习俗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