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分娩后一个月内不能出屋门,要在屋里坐卧一个月,俗称“坐月子”。产妇在这期间被称之为“月子婆娘”。
产妇坐月子,在衣食住行方面都颇为讲究。头三天不能下床,一个月内不能干重活,不能用凉水,不能拿针捏线,不能生气。否则,就会落下头疼、手麻、腰酸等疾病,甚至很早就会花眼。另外,产妇住的屋子门窗墙缝等能进风的地方都要用纸糊住,忌让风吹。同时,还要用毛巾或布带子把额头勒住,裤腿口扎上带子。讲究的人家,百日之内都不让媳妇做活,以免劳累得病。俗话“坐月子病得坐月子治”,意思是说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因劳累受风着凉得的病,吃药治不好,必须再坐上一次月子才能消除。这些措施都利于产妇恢复健康。
分娩后头三天产妇只能喝用小米煮的稀汤,俗称“喝米油”。以后开始喝面汤或汤面条,打鸡蛋荷包,放红糖。民间认为红糖补血,鸡蛋营养,易消化和下奶。鸡鸭鱼肉及青菜等“硬食”都不能吃,认为不利消化和下奶。8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开始讲究产妇在坐月子期间的饮食营养,鸡鸭鱼肉蔬菜水果无所不食。但影响产妇下奶的饮食禁忌,有些仍保留民间。
产妇分娩三天后仍无乳汁或因生气等原因致使乳汁不通,俗称“岔奶”。治疗时要用偏方或中草药,洛阳民间多用生猪蹄、活鲫鱼等熬成不放盐的清汤让产妇喝。喝后很快即有乳汁,俗称“下奶”。如仍不见效,就要服用中草药。洛阳民间积累有丰富的下奶偏方。
洛阳民间在产妇坐月子时有许多禁忌。偃师、孟津、嵩县农村不让产妇出入他人家门,而且忌在邻里门前经过,否则就被认为“污秽冲室”、“热血扑门”。如发生此事,产妇家要给人家赔礼,或买只红羽鸡在被“扑”了“宅神”的人家门前杀掉,或燃放鞭炮,或烧干草(谷子秆)熏,以避邪祛灾。产妇在满月后还要到被“冲撞”之处烧香磕头,鸣放鞭炮,祈求宅神宽恕。


- 刘琴华的“故事”情缘 2012-12-07
- 传承民间艺术 “捏”出精彩人生 2012-12-07
- 伊川有只”明星鸭” 飞檐走壁“偷”粮食 2012-11-23
- 无偿照顾邻居 “面条奶奶” 感动乡邻 2012-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