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临近元宵佳节,各种民间艺术展演陆续展开,在翟镇镇圪垱头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赵留合也在向街坊邻居们展示着自己的绝活。
【同期声】
老赵:一个半小时才做一盘,昨天做了十七个小时,两点才睡觉。
记者:你说出去就是这三种颜色 ?红、 绿、 白?
老赵:对。
记者:这一盘算成了?
老赵:成了。
记者:这一盘起个名字叫啥?
老赵:蚰子吃辣椒。
【解说】吹糖人又叫糖塑,曾经是圪垱头村的一项传统手艺,早年凭着这门手艺走街串巷曾养活了村里许多人,今年64岁的老赵也正是靠它支撑起了自己的家。
【同期声】
记者:过去咱村是不是弄这的多?
老赵:过去要有百十个哩!
群众:铜锣一响,黄金万两。
老赵:这房子不是吹起来的?这都是吹起来的!智锋那研究生不是都是吹起来的?花了四五万,不是都是吹起来的?刚结了婚。
群众:供他上学,供他读书才上的研究生,实际上他别的没有搞啥副业。
老赵:咱一个人四分地,指望卖粮食能卖多少钱?成年都是靠这。
【解说】吹糖人要做的第一步是熬糖色,在调制颜色的同时更要掌握好火候,这道看似简单的工序直接影响着吹出来的糖人质量。
【同期声】
赵妻:熬糖稀都是我的事,我跟俺那闺女,熬熬给他邮去,差不多百分之八九十、九十五,哪一场都是,场场都是我。
【解说】吹一个比较简单的糖人,老赵只用几分钟的时间,把一块熬好的糖色拿在手里,转眼之间就能变出各种惟妙惟肖的小动物,这手绝活也正是老赵几十年的收获。
【同期声】老赵:燕子叨苹果,这底下不是个苹果,带叶子哩,红富士。
记者:弄这多少年了?
老赵:干了四十多年了,平常转县城,巩义市呀、登封啊,那几年我是贵州啊、昆明、 成都重庆,北边内蒙、包头银川、东北三省都去过,这几年老了不去了。
【解说】社会的飞速发展总是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人们的目光更多地关注外面的世界时,吹糖人的队伍逐渐的越来越小了,但赵留合仍固守着这片阵地。因为在他的眼里吹糖人不仅仅是一门小手艺,还是一种文化,最近几年,老赵开始不断地揣摩设计一些新的糖人造型。
【同期声】
记者:像这种花样款式呀,是你成天看见啥个人想,个人设计?
老赵:个人设计,像这龙啊凤啊,有那门上那匾、门框 。
【解说】不断丰富的种类和更加优美的造型,使老赵的糖人又开始逐渐引起一些人的关注,尤其是他以十二生肖为题材做的糖人使很多看过的人赞叹不已,一些文化庙会也经常邀请他做表演。
【同期声】
老赵:在洛阳只要办啥活动他都叫我,都给我打电话。牡丹花会还得去,民俗博物馆。
【解说】名气出去后,老赵也会遇到一些人要向他拜师学艺,每当这时,他总是不遗余力,想把自己的手艺都传给徒弟。因为在他看来,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传承这门手艺才是最重要的。
【同期声】
老赵:这要是有人学了咱都教他,不能叫失传。继续创作新的,重创作。
【解说】一位老艺人对一门传统手艺的热爱和执着永远感染着他身边的所有人,但愿糖塑这种古老的技艺不会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中。
(作者:偃师台 李延生)
责任编辑:Xiaohe
- 刘琴华的“故事”情缘 201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