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戏剧界的奥斯卡——“叱咤中原——河南戏剧演员排行榜”2008年度十大演员名单于昨天下午在洛阳歌剧院揭晓。 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秘书长、著名戏剧评论家季国平,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长铎,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王明义,中宣部文艺局戏剧曲...
乐舞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产生于唐代武则天时期,被誉为“音乐活化石”。据记载,武则天登基后,出资十万胭脂钱组建“十万宫廷乐舞队”,专门为皇室贵族表演。乐器主要有管子、笙、琵琶、琴、筝、编钟等数十种,乐曲内容多是歌颂太平盛世,赞美大好河山等。...
作者:孙敏 洛阳凭借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高起点的古代音乐文化形态,创造了气象万千的古代音乐文化形式,形成了具有历史连续性传承的古代音乐文化系统,尤其两周、两汉、隋唐时期,更以其卓越的表现矗立起一座又一座古代音乐艺术的高峰...
加官戏分为给“神”加官的戏和给人加官的戏。 给“神”加官的戏 此类戏大都在庙前戏楼或戏台上演出。戏班均备有二尺长、八寸宽的黄布条,上下两端各穿一根木棍,便于展开。黄布前面写有“天官赐福”,后面写有 “恭贺高升”,有的写“指日高升”的字样(也有...
一、酬神戏 在“神”权支配一切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祈雨贺晴,消灾祈福,求子生财,都要依靠神明,求得神明的保佑,因而向神献戏就成为一种风俗。旧时戏曲演出,以敬神为正宗,人随神娱。各地主要神社大都组织庙会,唱戏祭神。神戏一般是三天。第一天上午先唱...
绿珠,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绝艳的姿容世所罕见。古时越地民俗以珠为上宝,生女称为珠娘,生男称作珠儿。绿珠的名字由此而来。石崇为交趾采访使,以真珠十斛得到了绿珠。 绿珠善吹笛,又善舞《明君》,明君就是指汉元帝时的王昭君。石崇让绿珠吹...
李龟年,唐朝东都洛阳人,著名音乐家、歌唱家。他精通音律,通晓羯鼓等多种演奏技巧,一时名震东都。洛阳通远里有其故居,建筑极为豪华。 唐玄宗多才多艺,也是著名的音乐家,他既能创作舞曲,又善击羯鼓,曾选部伎子弟三百人和宫女数百人,在梨园教以音律,...
雷海青是唐玄宗时的著名宫廷乐师,善弹琵琶。 据《明皇杂录补遗》记载,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攻陷洛阳、长安,建立伪燕政权,以洛阳为都。他将两京梨园弟子都集中到洛阳,雷海青也在其中。安禄山在西苑凝碧池举行大宴,命梨园弟子奏曲作乐。 时当仲秋,金风...
李谟是唐玄宗时期名扬天下的洛阳吹笛高手。笛,又称笛子,在中原地区有悠久的演变史,如在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墓葬中,就出土了距今约8000年的“骨笛”。汉代以后,笛已在宫廷、军队的鼓吹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到了唐朝,笛的形制与现在的形制基...
对于很多人来说,木球运动是一项很神秘、又很有吸引力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我市回民中学,有着河南省唯一的一个木球训练基地。 木球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相传在清同治年间就十分流行。它起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是由回族青少年放牧时开展的“打篮子”、“赶...
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千年不变的帝王霸业,惟有亘古流传的传统文化。河洛大鼓,起源于民间,辉煌于民间,曾为河洛儿女带来丰厚的艺术享受。而今,河洛大鼓正离我们远去。今天,我们特发此稿,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河洛大鼓,以期让更多的人为保护和弘扬这一具...
河洛大鼓仅流行于洛阳一带,只有百来年的历史,属于较年轻的曲种,解放前无资料可考,即是解放后,因它是民间艺术,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影像、声响及文 字资料亦极少。全凭艺人一代一代口授耳听心记,才得以继承、流传下来。据老艺人谈,约在二十世纪初,洛阳...
自秦汉以降,以宫廷礼乐为中心的雅乐,日趋僵化式微。尤其是经过秦末、新莽、汉末三次大的战乱,显示帝王尊严的雅乐几乎一蹶不振。而来自民间的各种俗乐尤其是琳琅满目的百戏,却生机勃勃,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秦统一六国后,专门设立了乐舞百戏的管理机构...
西晋和北朝时期,洛阳的百戏演出也十分可观。但洛阳百戏的鼎盛时期是在隋唐。 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四五百年的民族大分裂,随着各民族文化思想诸方面的交融,南北各地的百戏艺术之花更加绚烂夺目。隋扬帝杨广喜歌舞,爱百戏。加之为炫耀国力,遂于...
自五代始戏曲舞台上出现了一朵独立的艺术奇范——杂剧。 后唐庄宗李存勖酷爱戏曲,喜与伶人为伍,自己也能粉墨登在他的倡导下。当时洛阳的杂剧演出非常红火。赵宋王朝定都汴汁梁 ( 开封 ) ,政治文化中心东移。但作为西京和宋皇故乡的洛阳,还具有其特殊的政...
梆子腔是北方戏曲中用木梆子加强节奏的一种声腔。豫西梆子是河南境内梆子腔系的重要支脉。又叫“西府调”。其前身是“靠山簧”,或称“靠山吼”、“靠调”。其以洛阳为中心,演唱在豫西各地。豫西梆子演唱风格粗犷通俗,音乐唱腔豪放宏亮为豫西人民所喜闻乐...
洛阳曲子,后称洛阳曲剧。从 1925 年登上棚台演唱成为曲子戏,迄今不足 80 年。是我省一个历史短、发展快、流布广的年轻剧种。 洛阳曲子渊源于明代弘治年间 (15 世纪后期 ) 开封的俗曲。这种俗曲汇集了里巷歌谣和南北曲的零星曲牌,后又融汇人江淮俗曲,由开...
戏曲,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东方艺术的摧灿瑰宝。 洛阳戏曲的历史,同洛阳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等多种成分构成的综合艺术。它源于秦汉的乐舞百戏,而古都洛...
《对花枪》又名《罗松找父》、《父子会》、《花枪缘》,豫剧豫西调、豫东调、祥符调传统剧目。原为豫西旦角毛旦的拿手戏。 隋朝,罗艺赴京赶考,病滞南阳姜家集,与姜桂枝成婚。姜教罗花枪 72 路。罗病愈赶考,得中后又娶秦氏为妻,生子罗成,将花枪授之。 4...
《包公辞朝》曲剧传统剧目。 1952 年,由李圪塔口述,曲剧老艺人蓝辑吾和其子蓝文祥演出。 1979 年,王占柱、蓝文样整理。 北宋仁宗时,北辽侵犯边境,杨宗保挂帅御敌。兵部司马王昌为夺江山,勾结辽邦,暗通萧后,假意进献内设机关的宝蜡求和。杨府安葬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