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普贤大士在《普贤行愿品》中云:“譬如旷野砂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故,世尊在《金刚经》一开始在回答须菩提关于“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一问题之始,就以发大乘心,发最上乘心而对治之:“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此发心者,就是发大乘,发最上乘者心者。而发大乘,发最上乘者心者,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发心是愿,大愿一发起,就从须菩提提问时所言之“善男子,善女人”变成了世尊回答问题时所言之“诸菩萨摩诃萨”。但仅发愿不行,得实实在在地将自己的大愿落实在行动中才行。行者于思想上修,于行动中行,方能合而为修行。光修不行不行,此谓假修;光行不修不行,此易修偏。行者得并修并行才能称得上是修行。故而发大乘,发最上乘心者还不是真的菩萨摩诃萨,只能算是初发心菩萨。若实实在在地将佛法落实在行动中,也就是世尊在这一分中所说的“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自己就成了真的大菩萨摩诃萨,也就成了世尊所言之“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荷担于如来家业,实行于如来家事,回归于如来家中,成就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在如来家,何有在家出家、此岸彼岸、娑婆佛国、东西南北、极乐世界、诸佛刹土之分别哉?此真佛子,真如来法王子也。
接着看原文:“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到这里,又出来了一个新概念“小法”。若乐小法者。那么何谓小法呢?我们不要错认为小乘佛法是小法,不是这个意思。小法者,谓世间法也。简而言之,世间法为小法,出世间法为大法。而大法复有小乘、大乘、最上乘、佛乘之方便说,而小法就是世间法。这是世尊方便学人理解故,又反过来退而求其次地将副作用描述了一番。
若乐小法有什么副作用呢?那就严重了,直接掉进迷惑颠倒,虚假幻想之中不能自拔。而结果必然是六道轮回,苦海无边。
接着世尊又说了四个概念: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什么是此“四见”呢?此“四见”与“四相”相对应。我见对应我相,人见对应人相,众生见对应众生相,寿者见对应寿者相。四相不破,四见难灭。四见执著,四相难破。四相不破,与诸佛对面不识,四见不灭,与正法失之交臂。佛法难闻,非佛法难闻。以不信佛法故,闻亦如未闻。以不具正见故,佛法亦邪法。
故老子曰:“大音希声。”大道之言语,大法之音声,纵对世人百般言语解说,欲以度之,以世人根器狭劣故,乐于小法故,不信正法故,故而言佛法难闻,大音希声也。
释源祖庭白马寺有联说得好:法雨广大,不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宽,难度无缘之人。草喻人,人喻草。何谓缘?信则有缘,不信就是无缘;何谓根?信则生根,不信即是无根。
世人皆有我见,执著于我见。此我见者,即是我执,即是自以为是,即是个人意见,即是个人观点,即是以自我为中心,即是贡高我慢,即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略说均是分别心造成的。以执著于我见故,则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一应俱著。有我见故有人见,于你我人他之间分别执著,以有人见故,于众生之类有分别执著。以有诸相之见故,于人身寿命长短有生死执著。若破我见,则人见即亡。若破人见,则众生见即亡。若破身见,则寿者见即亡。
破得我相,我见,则悟我空、若得我空,再有机缘与佛一念相应,于此一念间回光返照,反观内视,则如《心经》中所描述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若此,则我心性法一空俱空,真空不空。窥得本性自在,明心见性。一空到底真不空,不空亦空无所得,本来自在,真性如来故。
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这一论述,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在《达摩破相论》中有精辟见解:
问。经中所说。佛令众生修造伽蓝。铸写形像。烧香散花。燃长明灯。昼夜六时。绕塔行道。持斋礼拜。种种功德。皆成佛道。若唯观心。总摄诸行。说如是事。应虚妄也。
答。佛所说经。有无量方便。以一切众生钝根狭劣。不悟甚深之义。所以假有为喻无为。若复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言伽蓝者。西国语。此土翻为清净地也。若永除三毒。常净六根。身心湛然。内外清净。是名修造伽蓝。铸写形象者。即是一切众生求佛道也。所谓修诸觉行。彷像如来真容妙相。岂是铸写金铜之所作乎。是故求解脱者。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巧匠。以三聚净戒六波罗蜜以为模楑镕炼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一无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谓究竟常住微妙色身。不是有为败坏之法。若人求道。不解如是铸写真容。凭何辄言功德。又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薰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正法香者。其有五种。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慧香。所谓常于身心。内自观察。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无碍。如是五种香。名为最上之香。世间无比。佛在世日。令诸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宝香。供养十方诸佛。今时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火。烧于世间沉檀。薰陆质碍之香。希望福报。云何可得乎。又散花者。义亦如是。所谓演说正法。诸功德花。饶益有情。散沾一切。于真如性。普施庄严。此功德花。佛所称赞。究竟常住。无凋落期。若复有人。散如是花。获福无量。若言如来令众生。剪截缯彩。伤损草木。以为散花。无有是处。所以者何。持净戒者。于诸天地森罗万像。不令触犯。若误犯者犹获大罪。况复今者故毁净戒。伤损万物。求于福报。欲益反损。岂有是乎。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觉之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常燃。如是真正觉灯。而照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轮。次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灯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燃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著有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又六时行道者。所谓六根之中。于一切时。常行佛道。修诸觉行。调伏六根。长时不舍。名为六时行道。绕塔行道者。塔者是身也。当修觉行巡绕身心。念念不停。名为绕塔。过去诸圣皆行此道。至涅槃时。今时世人不会此理。曾不内行。唯执外求。将质碍身。绕世间塔。日夜走骤。徒自疲劳。而于真性。一无利益。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功。斋者齐也。所谓齐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殷勤觉察清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
责任编辑:Xiaohe
- 金刚妙义18:一体同观天下心 2015-04-27
- 金刚妙义17:究竟无我真如来 2015-03-15
- 金刚妙义16:净业果报不思议 2015-02-10
- 金刚妙义14:深解义趣须菩提 2015-01-09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