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报·互动
博报·探访
82岁刘阿婆做虎头鞋赠外宾
记者探访“世博人家”,看上海市民如何助力会展经济
本报特派记者 秋凌 崔虹 发自上海
闻喜路爱建新花园,一个约十年历史的普通上海小区,然而随着世博会的召开,这个小区一下子火了起来,因为有上海市首批入选的17户“世博人家”,其知名度、媒体曝光率也一路飙升。
“世博人家”,相当于家庭旅馆,世博期间这些上海市民的家庭将对游客开放,使游客透过上海寻常家庭这一城市缩影,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上海及上海世博。
82岁刘阿婆做虎头鞋迎世博
采访“世博人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按照规定,必须事先通过上海世博局同意,再联系社区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在他们的带领下才可以采访到“世博人家”,各家自己不单独接受媒体采访。昨天,在临汾路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特意驱车从浦东赶到浦西,去探访沪上赫赫有名的闸北区临汾路社区的“世博人家”。在这里,82岁的刘阿婆接情地接待了我们。
刘阿婆一头银发,已经82岁高龄了,却显得十分精神。得知我们是从河北远道而来,刘阿婆当即招呼我们进门。
这是一套普通的三居室,一进门最先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桌子上摆放的大大小小的虎头鞋,浓郁的中国特色扑面而来,数一数,竟有20多双。
原来,这些“虎头鞋”都是这位82岁高龄的阿婆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缝制的,每双鞋的鞋底都绣有两个“路路通”图案,刘阿婆说这代表一种美好的祝愿。自从刘阿婆当选为“世博人家”后,就重拾起手工制作虎头鞋的拿手好戏。刘阿婆早就想好了,要把“虎头鞋”作为送给住进他们家的外国朋友的礼物。
目前只接待境外团体游客
记者了解到,所谓“世博人家”是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推出的以社区为组织单位,以市民住房、社区为场所,为游客提供文化交流、餐饮、住宿、旅游咨询等服务的都市旅游体验项目。也就是居民自愿腾出自家房间做“家庭宾馆”,还要达到拥有独立卧室、独立卫生间、空调及电视等旅馆设施的基本条件。在上海城区凡是符合标准的家庭,均可以自愿申报,经过审核后担当“世博人家”。
除了硬件设施达标,这些“世博人家”还拥有其他一些“共性”:主人们都热情好客,喜爱文化交流;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特色。
陪同记者前往的临汾路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世博人家”只接待境外团体游客,未对境内人士及散客开放,为的是让国外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世博园外的上海。
为石市发展会展经济提供参考
刘阿婆82岁了还争做世博人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市民对世博的参与热情。这几天走在上海的街道,不仅随处可见志愿者,还有不少上了年纪的“大妈”、“阿婆”戴着“世博服务”的袖标。
上海市民的参与热情,对石家庄发展会展经济无疑提供了参考。在世博园参观“城市人主题馆”时,其中一个数字也引人思考:郑州每年大型城市活动有10次左右,而国外几个国家大型城市活动都在100次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市民参与性的。
如何办展会?办什么样的展会?是一个课题。
责任编辑:Xiaohe
- 世博开幕后首个双休日迎35万客流 中国馆被挤爆 2010-05-10
- 世博园客流创新低 2010-05-06
- 专家称上海世博经济效益是北京奥运会3.49倍 2010-05-05
- 雷声大雨点小 世博局长担忧客源不足 201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