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

     2010-04-27 17:46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书院 > 帝都风流 > 正文

    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因熟悉退化成了固定的模式。

 


(资料图片)


追  思

  脚下这个城市的历史太长,长得我无法说清。在刀光剑影中风光了几千年后,瞬间落入清静,没有一个适应过渡的过程。如此迅速的转变,让人失重。

 

  早些年,曾随父母一起到过关林。那时我还很小,不怎么记事。脑海里只留下了空阔庙宇里的缕缕清烟,以及殿旁几棵古柏。

 

  扫去回忆上的些许尘土,依稀可见的古树朦胧得古典,树干上的裂痕夹藏着关羽沉重的呼吸声。

 

  我去的时候好像是夏天,几株寥落的柏树滴了几滴浅黄色的树脂。这种说法未免太过无趣,有谁能说这不是历史挤出的眼泪呢?

 

  最初了解关羽是在小学,电视里正在热播《三国演义》。一个小学生自然不懂得什么历史,更谈不上文学修养。只不过喜欢千百人打成一团的场面罢了,有时甚至纯粹到一件兵器,一匹战马的地步。童年第一次看《三国演义》的印象,也就是几位俊朗的武将托着长刀,纵横疆场的景象了。

 

  上了初中,还是很浅薄。但毕竟大了几岁,看了几本书,懂得了一些世故。不再像小时侯那样单纯、幼稚。有时也会故作成熟地发表一下自认为对关羽很透彻的看法。至今想来,也不过是一些陈词滥调而已。

 

  关羽是山西人,本字长生,后改为云长。当时有一富豪仗势欺人,关羽手刃此人,逃难江湖。适逢张角起义,朝廷出榜招募义兵,关羽欲到山东涿县投军,遇到了刘备、张飞,于是便有了“桃园三结义”的美谈。

 

  关羽为人忠义仁勇。建安五年,下邳之战,刘备兵败,逃奔河北袁绍。关羽土山被困,暂降曹操。为报曹操不杀之恩,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曹操封其为汉寿亭侯。纵观关羽一生,这是唯一的一次封侯,他跨下的那匹赤兔马也是曹操所赠。

 

  为了让关羽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曹操整日宴请关羽。一日,见关羽身上的战袍已破旧,便送给他一件豪华的锦袍。关羽把自己的旧战袍穿在里面,锦袍套在外面。曹操见了大为惊讶,关羽解释说,战袍乃是兄长所赠之物,见物如见人,实在不敢喜新厌旧。曹操听了,口中大赞其仁义,心中却是酸溜溜的:我曹操待你不薄,对你的恩情就算没有你兄长刘备的深,也总该半斤八两吧。你为何一心归刘,不愿归于我帐下啊?

 

  刘备虽以仁义闻名天下,此时所为,实在不能不令人寒心。刘备在袁绍处修书一封,快马递给关羽,他在信中写到:

 

  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愿献备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昔日以“贤弟”相称,今时却称之为“足下”。言语间流露出生硬的失望。我初读此段话时,心中又惊又痛,就像看见一对十几年出生入死的好兄弟突然间割袍断义。恩义与绝情用粗糙的手法嫁接在一起,让人看了悲哀得不可收拾。

 

  刘备这段话说得太硬、太冷。让以“忠”字当头的关羽如何承受得了?在一块鲜红的漆板上镀上一层铅灰色,或是打上几个乱七八糟的孔,谁见了都会有种心里搅缠了一团分不清头绪的丝绳的燥乱感。

 

  关羽为找刘备,过五关斩六将,豪杰英气展露无疑。曹操乃一代奸雄,曾对陈宫说“宁教我负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负我”。纵是如此,依然连发三道公文,叮嘱各处关隘守将,不得伤关羽性命。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夕照中的晋室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
关键词阅读: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