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河南频道8月20日讯大河网-大河报报道:昨日,记者在洛铜集团见到了即将进行分块铸造的地藏菩萨头像,这尊地藏菩萨是安徽九华山委托洛铜集团铸造的。据了解,佛像身高99米,重1000余吨。
目前,除佛像头部以外的部分已铸造完毕。
1999年,安徽九华山想建造一个大型露天地藏菩萨佛像,得知洛铜集团获得国家专利的耐蚀亚金材料既有耐腐蚀作用又可以使佛像显现出金光闪闪的效果,安徽九华山联系到洛铜集团并于2006年签订合同。
为了减少误差,洛铜集团首先委托江苏一家企业按照一个9.9厘米高的小样模型制作了一 个9.9米高的中样石膏模型,又把各个部位按照10∶1的比例放大并分别做成石膏模型,然后按照1∶1的比例把石膏模型分块铸造成耐蚀亚金材料的铜壁板。据了解,整个佛像要分成大约2600块,每块约4平方米。之后还要对佛像进行安装、焊接、打磨、精饰、防腐。
据洛铜集团金像公司王副经理说,在铸造的同时,工作人员已把铜壁板运往九华山进行安装。目前安装工作已经进行到佛像腿部,包括约15米高的莲花座在内,佛像已有约40米高。地藏菩萨头部高10余米,将分成112块进行铸造,预计头部的铸造工作会在70天左右完工。经过安装等一系列程序,这尊地藏菩萨像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露天铸造佛像。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相关链接:
地藏菩萨,或称地藏王菩萨,曾音译为“乞叉底蘗沙”。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亦地藏王菩萨,梵名 Ksitigarbha,中文译音克施地嘎诃帕, 八大菩萨之一。据《地藏十轮经》讲,其道场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曾说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坚定佛语。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画像(20张)过去无量劫前,有一位婆罗门种姓的女子,“其母信邪,常轻三宝”,不 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生前不积善因,死后必堕恶趣,遂变卖家宅,供养佛寺。后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点,以念佛力来到地狱,见到鬼王无毒,得知因自己供养佛、寺并念佛之功德,使自己的母亲以及其他地狱的罪人,得以脱离地狱之苦,超拔升天,婆罗门女便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佛告诉文殊菩萨,当时的婆罗门女,就是现在的地藏菩萨。在经中,释迦佛又为我们讲述了地藏菩萨种种的不可思议行愿。地藏菩萨恒以“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为誓愿。使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获得救度。经中又描述了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六道中的众生。
相传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说法道场。道场——九华山(12张)据说唐代时,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泛舟渡海,来到中国,见九华山峰峦叠起,是修道的好去处,于是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据说他那时虽已六十岁,但身体异常健壮,“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唐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他选择东崖岩石,终日坐禅诵经,后被山民诸葛节发现,民众大为感动。其事迹传开后,得到本地闵姓山主等人的捐助,于是建寺庙,辟道场。金乔觉去世后,葬于神光岭的真身宝殿,俗称“肉身塔 ”。据《宋高僧传》、《重僧搜神记》等称,金乔觉“趺坐函中,遂没为地藏王”,过了三载,“开函视之,颜色如生,舁之,骨节俱动,若撼金锁焉,随(遂)名金地藏”。因其生前笃信地藏菩萨,而且传说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们便认定他是地藏菩萨转世。九华山也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道场。而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在民间也日益流行。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即传说的地藏菩萨诞辰之日,各地前来九华山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大慈示现
按佛教说法,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其地位相当于“代理佛”。《地藏本愿经》又说,释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为幽明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因此地藏又被称为“大愿地藏”,以与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相呼应。 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地藏菩萨形象很有特点,一般菩萨现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现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他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据《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等记,由于地藏菩萨在无佛的“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济渡众生,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地藏菩萨像还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狗为坐骑的,其名号曰:“谛听”或“善听”。曾资助过金乔觉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后来皆随金乔觉出家,九华山成了地藏道场后,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萨的胁侍。
僧金乔觉
金乔觉(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生而相貌奇特,顶骨耸出特高。臂力甚大,可敌十人。为人心地慈善,颖悟异常,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乔觉时年二十四岁,出家剃发为僧,唐代的中国佛教,如日丽中天,吸引了一些日本、新罗、高丽、百济等国的僧人来华求法。金乔觉出家后,即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至安徽省池州府青阳县九华山。见山峰状如莲花、峰峦耸秀,山川幽奇,便登高览胜,叹为稀有。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盆地,栖居岩洞。渴饮涧水,饥食白土(此土白而腻细,俗称观音土)。常被毒虫伤螫,亦端坐无念,置之泰然。地藏素愿写四大部经,遂下山,至南陵,俞荡等人写献,得以归山。至德年初。地方绅士诸葛节率村人登山,见深无人迹处,有一和尚,坐禅于洞穴内。洞旁有一破锅,存在残粒和着白土,生活异常清苦,大为惊异。询知此乃新罗王子,远来求法。诸葛节等人,深愧未尽地主之谊,遂发心倡议为地藏比丘建造禅宇。时九华山地为闵让和所有,建寺须请其施舍山地。闵公坚信佛教,素怀慈念,乐善好施。每斋僧百名,必虚一位,请洞僧地藏比丘,以足其数。闻知诸葛节等人要在此建造寺院,自然十分欢喜,乐意捐助山地。闵公对金乔觉说:“九子山头的土地,尽为我有,任意所需。”金乔觉答曰:“一袈裟地足矣。”闵公许之。金乔觉遂将袈裟一展,遍覆九子山峰。闵公见状甚喜,尽将所荫之地施与金乔觉建大道场。并遣其子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闵公亦舍俗离尘,礼其子道明为师。现今所见地藏菩萨像,左道明,右闵公。寺院建成后,各方学者云集此山,特别新罗国的僧人,来此日多。因国内外僧众咸集于此,生活即发生困难。金乔觉于山中掘石得土,其色青白,细如面粉,供众食用。寺中僧人为求法而来,虽然一些人饿得皮骨相连,被人称为“枯槁众。”但是他们在金乔觉的领导下,团结、精进,一心向道,以苦为乐。后新罗国王得知金乔觉在九华山开办道场,即派人运粮供养。金乔觉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9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时年九十九岁。旋即召众告别,罔知攸往。但闻山鸣石陨,扣钟嘶哑,跏趺而灭。其尸坐于函中,三年开将入塔,颜貌如生。举起则动骨节,若撼金锁。乃立小浮图于南台,此即金乔觉生前宴坐之地。这就是九华山建寺之因缘。由斯九华山与普陀山、五台山、峨嵋山齐名,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全国佛教徒朝拜的圣地。金乔觉被人们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每年七月三十日,九华山香火鼎盛,深为民众所信仰。
圣号释意
梵语乞叉底蘖沙(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义:(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二)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三)能载义,土地能负载一切矿、植、动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由众苦交煎的此岸,运载到清凉的彼岸。(四)能藏义,土地能含藏一切矿、植等物,喻菩萨能含藏一切妙法。(五)能持义,土地能持一切万物,令其生长,喻菩萨能总持一切妙善,使其增长。(六)能依义,土地为一切万物所依,喻菩萨能为一切众生所依。(七)坚牢不动义,土地坚实不可移动,喻菩萨的菩提妙心,坚如金刚,不可破坏。 藏者,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义。指地藏菩萨处于甚深静虑之中,能够含育化导一切众生止于至善。世有秘密库藏,蕴藏许多金银财宝,则能济诸贫乏,利益人寰。喻菩萨具有如来三德秘藏,无量妙法,则能救脱无数众生,咸登觉岸。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尔时世尊告无垢生天帝释曰:「汝等当知!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今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俱,为欲来此礼敬亲近供养我故,观大集会生随喜故,并诸眷属,作声闻像,将来至此,以神通力,现是变化。是地藏菩萨摩诃萨,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之所庄严,一切世间声闻、独觉所不能测。此大菩萨,是诸微妙功德伏藏,是诸解脱珍宝出处,是诸菩萨明净眼目,是趣涅盘商人导首。如如意珠,雨众财宝,随所希求,皆令满足。譬诸商人所采宝渚,是能生长善根良田,是能盛贮解脱乐器,是出妙宝功德贤瓶。照行善者,犹如朗日;照失道者,犹如明炬;除烦恼热,如月清凉;如无足者,所得车乘;如远涉者,所备资粮;如迷方者,所逢示导;如狂乱者,所服妙药;如疾病者,所遇良医;如羸老者,所凭几杖;如疲倦者,所止床座;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胜果报;是三善本,所引等流;常行惠施,如轮恒转;持戒坚固,如妙高山;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等至严丽,如妙花鬘;智慧深广,犹如大海;无所染著,譬太虚空;妙果近因,如众花叶;伏诸外道,如师子王;降诸天魔,如大龙象;斩烦恼贼,犹如神剑;厌诸喧杂,如独觉乘;洗烦恼垢,如清净水;能除臭秽,如疾飘风;断众结缚,如利刀剑;护诸怖畏,如亲如友;防诸怨敌,如堑如城;救诸危难,犹如父母;藏诸怯劣,犹若丛林;如夏远行,所投大树;与热渴者,作清冷水;与饥乏者,作诸甘果;为露形者,作诸衣服;为热乏者,作大密云;为贫匮者,作如意宝;为恐惧者,作所归依;为诸稼穑,作甘泽雨;为诸浊水,作月爱珠;令诸有情,善根不坏;现妙境界,令众欣悦;劝发有情,增上惭愧;求福慧者,令具庄严;能除烦恼,如吐下药;能摄乱心,如等持境;辩才无滞,如水激轮;摄事系心,如观妙色;安忍坚住,如妙高山;总持深广,犹如大海;神足无碍,譬若虚空。灭除一切惑障习气,犹如烈日销释轻冰。常游静虑无色正道,一切智智妙宝洲渚,能无功用转 大 法 轮。 」 菩萨因何名为地藏?据《三宝感应要略录》载:如来昔在灵鹫山时,地藏菩萨游行诸国,教化众生,到毗富罗山下,至乔提长者家。其长者家内,被鬼夺其精气,其家五百人,并皆闷绝,不省人事,经于旬日。地藏菩萨见此情景,即作是念:“实可苦哉,实可痛哉;世间有如是等不可说事。我今愍此众生,而作救济。”说此语已,便即腾身,往灵鹫山,即白佛言:“世尊!我见乔提长者家五百余人,皆被恶鬼夺其精气,闷绝在地,已经数日。我见是事已,生怜愍心,生爱护心,唯愿世尊,许我设此救济之法。令诸恶鬼降伏于人,令诸行者随意驱使,复令长者还得如故。”尔时如来,从顶上毫,放光万寻,照地藏身。与会大众各相谓曰:“今日如来,放光照地藏身,此菩萨必成大法,教化众生。”时地藏菩萨白佛言“我今有一神咒,能去邪心,复驱使诸恶鬼等。我念过去无量无边久远有佛,号烧光王。其佛灭后,于像法中,我住凡夫地。有一仙人,在俱特罗山,善行道术。我见众生被诸鬼所恼,如彼长者家无异。我于尔时作是誓愿:遇善知识,求学降伏之法。即往俱特罗山,语彼仙人。仙人心生欢喜,于三日内,授我预知万理,消除罪恶。又将一切恶鬼,招集我所,依师法教,调伏其心,令发道心。于须臾间,一切地狱受苦众生,各乘莲花,诸苦停息。尔时仙人,见我得如是神力,与我授记,而作是言:汝于无量无边世,佛与授记,名曰地藏。于五浊世中,人天地狱,常当化身,救度众生,令离灾难,今见长者,如本无异。我今往彼家,特救护之。”世尊听许,菩萨往化,五百余人,一时复活。


- 99米地藏菩萨铜像主体工程全面竣工 2012-08-31
- 围绕“释源祖庭” 高水平做好白马寺总体规划 2011-07-21
- 围绕“释源祖庭”做文章 高标准做好白马寺总体规划 2011-06-09
- 龙门景区迎来客流高峰 2011-0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