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明眼人者,即“提”也。即以“手持日而行”之人也。喻为知此世出世间之一切皆明也。得明之后,大悟之后,复以自身为明灯,传佛心灯。广度群品,续佛慧命。此真“提”也。
至此,我们已经从字面上得于菩提之果,智慧之果,无余涅槃了。也就是说,到这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九个字,我们已经全部解析完毕了。诸法如义者,如义即是诸法。
而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义,其实老子讲得最好,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乃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这一段文字,简直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最直接表达。我们来看。
阿:万物并作(表繁乱世间一切众生并生不悖之万象,然一切众生皆具如来佛性耳)。
耨:吾以观其复(表耨去表面之杂乱野草遮盖之象,以恢复其本来面目)。
多:夫物芸芸(表多也,以其象多,故破象之功行方法亦多亦深矣)。
罗:各复归其根(表抛却一切繁杂表象,而求其根本。滤尽尘劳而得其清净心)。
三: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乃明(表通过多种观察方法而得以对事物全面认识。得到了那个通天地人之三才之道,三思而后行之正确之行,三视图而表现之全貌。得之清净天 命,真常之明也)。
藐:不知常,妄作凶(反论)。知常容,容乃公(正论,表从正反两个角度观测事物所得出的不同的观测结果)。
三:公乃全,全乃道(表以思想公正、平等故,我们得到全面的正确的结论。即三位、三世、三身、三心、三象、三性、三千的正解无误的答案。三位一体故,此三即一也。即道也)。
菩:道乃久(得道之后而实行之,以道路之表象,行纯粹的度人之行也。即纯陀也)。
提:没身不殆(手提太阳而行之,纵此肉身败坏,即是入于不生不灭之境地也。此真明也、真常也、真佛性也、真如来也、真觉悟也、真菩提也)。
为了更便于大家思维和理解,我们再综合起来将以上诸义简表如下。
阿:三世十方诸佛,并一切众生之类之真如佛性(此表平等、慈悲)。
耨:万缘放下,斩草除根。得真清净,复归本来(此表持戒、放下)。
多:修道日久,功行日深。不生懈怠,六度万行(此表精进、坚固)。
罗:反复过滤,除尽杂质。静滤自心,自性清净(此表清净、禅定)。
三:三才观测,三思后行。三视成图,周遍思维(此表正见、圆观)。
藐:心包太虚,察微显著。得窥全貌,彻明析透(此表正等、智慧)。
三:三世三身,三位三心。三性三千,归于一体(此表正觉、自在)。
菩:普降甘霖,泽润万物。随顺心性,以利群生(此表法施、随缘)。
提:破尽无明,无余涅槃。复为世人,做大明灯(此表普度、慈航)。
汝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否?说得,即是非得,以无所得故。“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自此,行者得“金刚佛性”,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
偈曰:
金刚般若波罗蜜,阿耨多罗三菩提。
诸法如义无量义,一念转时登菩地。
2010-9-19
庚寅年八月十二



- 金刚妙义18:一体同观天下心 2015-04-27
- 金刚妙义17:究竟无我真如来 2015-03-15
- 金刚妙义16:净业果报不思议 2015-02-10
- 金刚妙义15:荷担如来世间行 2015-01-19
精品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