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果的解释,《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中讲得最是清楚明白,文殊菩萨问佛:“以何工夫修证能超凡夫入圣道果?”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向佛道,便舍恩爱,截断尘缘,坚持斋戒,精修十善,清净三业,远离六尘,力投明师,学问正法,依师开示,不随世心流转,只依佛法修行,有此功者,得须陀洹果;复有善人,习佛威仪,清净戒律,一心静坐,摄心不散,身口意业,皆悉调伏;于世间心,动少静多,有此功者,得斯陀含果;复有众生,三业不萌,六尘不生,静久功深,心性恒一,于世间心,寂然不动,得心自在,有此功者,得阿那含果;复有众生,以自在心,习成定力,定性现前,悟明自性,本来空寂,心境两忘,澄心不动,有此功者,得阿罗汉果。此四果人,功超六欲凡夫天上,得入圣贤寂灭场中,同佛出世,助佛扬化,净佛国土自度度人,抱佛恩德直至菩提,永无颠倒,故名四果得道圣人也!复此文殊师利,是四果人有真信心,依师教诲,不二用心,戒德精严,威仪具足,于世财色恩爱名利,一断永断,一了永了,从始至终,守道如一,虽则不能大通大达,心性坚固,清净解脱,与佛无异,故得超凡入圣位也!”这就是渐修而达以开悟的次第步骤。
祖师大德也有将须陀恒、斯陀含、阿那含分别解以七次往返人间,一次往返人间,不再往返人间等作解。所谓一往来,或谓一生死乃至于七次往复人间者,并非此肉身生命之生死,而是行者对于精神上的历练而由生至死,再由死复生。七番历练,一番历练,而最后由一转念,反观内视,而真实窥得“真性”,则悟知佛义,确知此“我”实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实是没有一法可得,得亦无所得,故万法俱灭,而在以后之弘法利生过程中,以随顺众生心性故而能生万法。
生死者,形体之生死者,假生死也。而真我实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如果真是万缘放下,外境如空,乃至于四大假合之我也空掉了,那么最后之一念,也就是我们还唯一能证明自己还“活”着的一念如何打死掉呢?莫不是真得把自己打死,形如断灭?非也,非也,切不可作如是想。此一念者,前一念者已逝而不可得,后一念者未至而不可得,中间一念者,生灭同步,即生即灭,即灭即生。如水迁流,法流不断。也就是世尊在《金刚经》中所言之“于法不说断灭相”。此即是我之一念的真实面目。至此,对此一念也不再执著了。心安住当下,不执著于过去,不展望于未来。过去如鸟行空迹,去留无痕。未来似碧空如洗,空无一物。于此一念即来即灭,不作执著、不作回望、不作展望、随顺众生而乐为说法,此即是乐阿兰那行者也,此即是一念不生也,也即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如果我们反过来能与本章中引用的老子《道德经》中的相关观点进行相互印证而学之,应该会更好地理解须菩提对此四果圣人的判别标准,更利于我们精进学业。
偈曰:
得亦无得是真得,真得得之无所得。
空无一物生妙有,空生万法非佛法。
2010-9-26
庚寅年八月十九日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
责任编辑:Xiaohe
- 金刚妙义18:一体同观天下心 2015-04-27
- 金刚妙义17:究竟无我真如来 2015-03-15
- 金刚妙义16:净业果报不思议 2015-02-10
- 金刚妙义15:荷担如来世间行 2015-01-19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