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河洛文化网::传承河洛文化 弘扬华夏文明

金刚妙义04:应无所住行布施(2)

时间:2014-11-27 22:00来源:本站原创首发 作者:洛阳 妙志居士 点击:
我们再来看其二,如果菩萨住色布施,住于声香味触法布施。而菩萨自己先著了相,著了分别心,不能破除大地一切众生之类的外相而知其本性,即为外相所迷尔。而为外相所迷的菩萨,自己尚身于十里迷雾而不知学佛之真面


        我们再来看其二,如果菩萨住色布施,住于声香味触法布施。而菩萨自己先著了相,著了分别心,不能破除大地一切众生之类的外相而知其本性,即为外相所迷尔。而为外相所迷的菩萨,自己尚身于十里迷雾而不知学佛之真面目,真实义。那么,此菩萨则不名菩萨。何以故?以自性尚迷故,故不名菩萨。

        如果菩萨住色布施,则尚有分别心。于眼见色,诸形苑然,有人相、众生相之分别。于外形有分别,于名相有分别,于体态有分别,于智慧有分别,等等。这就是说此菩萨尚有众生相,还没有悟知众生法性与佛无二无别。所以,我们要想行菩萨道,首先要紧的就是把“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破掉,才能真正明白“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的深义。

        勘破四相,十分重要。为了破此四相,下面我们强言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下而上地略说之:

        先说我相的第一层次,我相与人相是相对存在,相对产生的。没有我相就没有人相,没有人相也就没有我相。如何理解呢?我们来看:到父母面前,我们变成了儿女;在儿女面前,我们变成了父母;在侄子女面前,我们变成了伯叔姑婶娘;在伯叔姑婶娘面前我们变成了侄子女;在外甥子女面前,我们变成了舅妗姨父母;在舅妗姨父母面前,我们又变成了外甥子女;在老婆面前,我们变成老公;在女同事面前我们变成男同事;在女同学面前我们变成男同学;在老师前面,我们变成了学生;在学生面前,我们变成了老师;在领导面前,我们变成了下属;在下属面前,我们变成了领导……
        这是我们在外相,在名相上的各类变化,其他依此类推。

        次而深之,在生活中,没有我就没有你,没有你就没有他。三个对坐而谈,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我说“你听我说”,你说“你听我说”,他说“你们听我说”。三人都执著于自己是我,而与我之外的都是你,或你们,也就是统称为“人”。这样,我相与人相就分别开了。而所有的我相与人相都是这样产生的,也只有在相对的情况下才存在。当一个人独处一室,则不会有人我之念。左手摸了一下右手,左手不会起我摸右手之念,而右手亦不会起我摸了一下左手之念,何以故,以本来同一体故。
        这是我们在相对,在彼此存在上的各类变化。其他依此类推。

        再而深之,在生活中,我们一念贪著,就变成了饿鬼;一念愚痴,就变成了畜类;一念瞋恨,就变成了地狱;一念邪淫,就变成了色鬼;一念杀心,就变成了恶魔;一念盗心,就变成了贼偷;一念妄想,就变成了癫人;一念善心,就变成了善人;一念自度,就变成了罗汉;一念救人,就变成了菩萨;一念作佛,就变成了佛陀。
        这是我们在法相,在无形诸相中的各类变化,其他依此类推。

        随着人生的成长,交际面的扩大,攀缘心的增长,我们的变化相也就更多。一天之间,诸般变化,所以我们切莫执著于我相,我们一天之内,尚于所见对象的不同(缘起)而忙于变化,哪里有一天真实的“我”呢?而“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就是指前面我们解释的第三种情况,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在思想意识(法)上应该没有“所住”而行于布施。

        自我意识不强的人在这一方面做得就好一些,在父母面前就做乖儿子,乖女儿。在儿女面前,就做好父亲,好母亲。人生诸般角色,一定要尽善尽美地扮演好。而自我意识太强的人就不行了,强调自我,强调个人,最后儿女的角色也扮演不好,父母的角色也扮演不好,似乎是自己活得很自在、很自我、很个性、很独立、很特行,其实则是一塌糊涂,乱七八糟。没有参照物,就根本没有自我形象。如果是人生诸般角色都扮演好了,而真正的自我才能站立起来。到最后父母夸自己儿子好,儿女夸自己父亲好,老师以自己这个学生为荣,学生以自己这个老师为荣,领导以自己这个下属为荣,下属以自己这个领导为荣,等等。依此类推,说的是谁呢,说的不都是自己这个本无我相,本无我念,本我所谓的自我意识的“自己”吗?

        若执著于我相,在父母儿女面前有领导相,在领导面前有亲戚家属相,在亲戚朋友面前有财大气粗相,在学生面前有名闻利养相,那就乱套了。不仅著了我相,有了我住,且不能把我做好,做圆满。

        当把这些浅层次的道理弄明白之后,再深入一层的来探讨“我相”是如何产生的就容易了。每一个人与外界都有八个出入口来与外界进行信息或能量的交互,而我们所能观察或觉察到的,一般则只有六个,何谓六?即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六根对应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六根六尘相对存在而对镜缘起则形成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若不能了解此六识是分别为用,六尘为相,六根本体是空,如如不动。则合此六识就拼集成了“我”,以为有一个实实在在能感知、有感觉、有好恶、有分别的我存在,则就掉到了颠倒妄想之中,不能自拔,沉沦苦海,不得解脱。若能悟知性本空,以眼(根)观外境(尘)而成像(识)。如摄像机一般,外景(外尘)通过镜头(眼根)而成像于(录像带)取而为用(录像)。以声响(外声)通过麦克(耳根)而成像于(音频轨道)取而为用(同期声,编辑后播放、回放、重播、存入资料库,以备后用),则把我们人生的真相都解说完了。以性本空故,故眼见于万色而皆显,倘若眼有病翳或戴一有色眼镜,则诸色变化而失真,故见性无遮掩,亦无杂染,因空而显万色。若著于万色则如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目盲”,只见有色而不见性空,故言目盲。摄像机虽然记录形象、声音没有问题,但摄像机只有眼、耳二根,故与人之六根相比,还差得很远。 (责任编辑:陈)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