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洛阳 妙志居士
[解读]结合上一分,我们可以看到有三个“如是”接连出现。佛言:“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前面两个“如是”我们虽然没有解读,但已经简单提示了一下。后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如是”。那么,这三个连续的“如是”是一样的意思吗?是一个道理吗?不是,这三个“如是”,分属三个不同的层面,是不一样的。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文,我们拭以解之。
如是一:即是第一个如是。直译,就像是这样。哪样?就像“如是”者。此一如是各有两义,其一,指世尊前番如是。即:“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看世尊在示现此娑婆世界的日常生活,也是平平常常,如若一般之“如是”而已。其二,直接指“如是”二字而言。如者,象也。是者,日走也。合其义则为:像是太阳行走一样。怎么理解呢?我们一起来作如是思维:太阳行空,光明遍照。一刻不停,应无所住。鸟行空迹,去留无痕。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天长日久,无有生灭。海枯石烂,不动不摇。阳春德泽,万物生辉。万物持之以生而无有我念。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此即“如是”者也。大日如来也。
如是二:即是第二个如是。其一,即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言。怎么理解呢?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发心是因,得心是果。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因是果,是果是因。是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以此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即如是也。其二,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概念本身而言。关于这一概念的丰富内涵,我们已经在前一章专门解读过了。这一个“如是”,就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内蕴藏的体系庞大、次第深浅、信解行证俱纳其中的佛法精义而言。
如是三:即是这一分中的如是降伏其心者。这一如是,即是指后面的“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所以,世尊同谓“如是”二字,而字义是各不相同的。汉字就是这样,同样的字或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表意是或有不同的。我们当细心揣摩,才能深入经藏,得其真义。所以,我们在前面也知道了,须菩提是明白人,知道世尊所说如是深义,然知众生未悟,故装糊涂:“唯然,世尊,愿乐欲闻。”所以说,我们要感谢长老须菩提啊。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就是在佛直截了当地把须菩提所提的问题“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用“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回答了之后,看须菩提代表听不明白的大众问:“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于是就接着往细处解释:“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关于众生,略说即是一切众生之类。详说即是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而这里所罗列的这么多种类的众生,象若胎生,若卵生、若湿生、若化生我们凡夫还比较容易理解,而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们就不容易理解了。不容易理解怎么办?我们只需要把这些理解成还在六道里轮回的一切生命存在形式就可以了。关于这些类别,祖师大德给我们逐个讲得很清楚了,但无形无色的众生我们看不到,还是只停留在字面的意思上。在这里写下来,也只是概念的复述,于悟道没有益处而徒增困惑。所以我们自不必过于执著于这些名相,只需要知道这一切众生之类泛指六道一切生命存在形式就可以了。
这些名相我们可以泛泛而指,而需严加注重的却是一个这些众生之类前面的这一个“若”字。佛教经典于逐字逐句的表述都十分严谨,一个“若”字,就是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象”,或曰“相”。中华文化里喜欢用“象”字,佛法里喜欢用“相”字。象:就是像象,象像。相,就是若相,相若。是像还是象?是相还是若?最后象也是若,若也是象。像也是相,相也是像。像象一样,若相一样,即如如也。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
责任编辑:Xiaohe
- 金刚妙义18:一体同观天下心 2015-04-27
- 金刚妙义17:究竟无我真如来 2015-03-15
- 金刚妙义16:净业果报不思议 2015-02-10
- 金刚妙义15:荷担如来世间行 2015-01-19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