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河洛文化网::传承河洛文化 弘扬华夏文明

金刚妙义04:应无所住行布施

时间:2014-11-27 22:00来源:本站原创首发 作者:洛阳 妙志居士 点击:
文 / 洛阳 妙志居士 [原文]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

/ 洛阳 妙志居士

        [原文]“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解读]
须菩提帮我们请教的问题是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上一分世尊也教给了我们一个“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的法门。就是发大心,行大愿,不著相,不留痕。而这一分却又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这就是世尊在教给我们如何住于不住之不住而住。那么,如何才是应无所住之行呢?世尊在这里拿布施来举例说明。

        布施是六度之首,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简单地说,舍财而施名为财施,或为有形之财,统称为外财;或为无形之财,统称为内财,此两者皆属财施;历代三藏法师讲经说法,施法于人,令人悟道,脱离苦海,称为法施;观音菩萨现神力救众生苦,佛陀舍身饲虎、舍身救鸽等令众生无有畏怖的形式,皆属无畏布施。

        关于布施,也被称为檀波罗蜜,也就是说,仅六度之一,也足以度人到彼岸。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大涅槃经》中纯陀就因世尊接受其最后之供养而成就檀波罗蜜。关于其中的表意,再来温习一遍:
        尔时大众闻佛世尊普为大会受于纯陀最后供养。欢喜踊跃同声赞言。善哉善哉。希有纯陀。汝今立字名不虚称言。纯陀者名解妙义。汝今建立如是大义。是故依实从义立名。故名纯陀。汝今现世得大名利德愿满足。甚奇纯陀。生在人中复得难得无上之利。善哉纯陀。如优昙花世间希有。佛出于世亦复甚难。值佛生信闻法复难。佛临涅槃最后供养。能辨是事复难于是。南无纯陀。南无纯陀。汝今已具檀波罗蜜(布施)。犹如秋月十五日夜。清净圆满无诸云翳。一切众生无不瞻仰。汝亦如是。而为我等之所瞻仰。佛已受汝最后供养。令汝具足檀波罗蜜。南无纯陀。是故说汝如月盛满。一切众生无不瞻仰。南无纯陀。虽受人身心如佛心。汝今纯陀。真是佛子。如罗睺罗等无有异。

        我们来看这一段文字:汝今立字名不虚称言。纯陀者名解妙义。汝今建立如是大义。是故依实从义立名。故名纯陀。接下来与会大众又如是三番赞叹于纯陀。一、善哉善哉,希有纯陀。二、甚奇纯陀。三、善哉纯陀。四、南无纯陀,南无纯陀。五、南无纯陀。六、南无纯陀。七、汝今纯陀,真是佛子。纯陀何德?以世尊最后接受其供养而被与会大众之所归依?其妙就妙在佛法之诸法如义故:汝今立字名不虚称言。纯陀者名解妙义。

        纯者,如丝而屯之,亦纯是丝也。表纯粹而积多之义。陀者,它耳。以它而泛指一切众生之类。故纯陀者,即合而表纯粹为了它人而行布施者。当我们不求自利而但求利他。当我们放下自我而为一切众生。当我们真正做到一心为公,不谋私利。当我们“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当我们众生度尽而不起度人之心者,即是纯陀也。故《大涅槃经》与会大众不仅齐声赞叹于纯陀,且齐声南无陀依,归依于纯陀。故纯陀者,真行者也,真佛子也。

        这也就是世尊所要表达的: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再直接地说就是纯粹的布施,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和分别心的布施。这就是《大涅槃经》中与会大众所言之:汝今立字名不虚称言。纯陀者名解妙义。白话说,就是纯陀这个名字所表达的佛法妙义。

        佛为什么要求菩萨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如是不住于相而行布施呢?不住于相,也是从两个方面说:一是针对菩萨所布施的对象,二是针对行于布施的菩萨。如何理解呢?这里面世尊所要表达的重点还是消弭菩萨的一切分别心。

        我们先来看其一,通过前一分我们前面已经知道,菩萨发大心所要灭度的对象是什么呢?是“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那么我们来看,这些一切众生之类是六道之内一切的生命存在形式,而这些生命存在形式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仅就我们凡夫肉眼可以看到的生命存在形式就有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等,而这些生命存在形式与色有眼观,于声有耳闻,于香有鼻嗅,与味有舌尝,与触有身感,与法有意知。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之呢?不住于色之不住于相,同理,不住于声之不住于耳,不住于香之不住于鼻,不住于味之不住于舌,不住于触之不住于身,不住于法之不住于意。这,才是世尊对诸发大乘心菩萨摩诃萨在行于布施时的要求。不住于一切之表相,也就是要破了一切表相而行之布施。何以故?以大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故,以大地一切众生皆具真如佛性故,以大地一切众生皆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故,以大地一切众生佛性平等,没有分别故。这,才是世尊要求菩萨不住相,没有任何分别心而行于布施的深义。 (责任编辑:陈)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