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真记:说象:西游记里八卦多(3)

     2014-06-27 22:34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书院 > 河洛书院 > 正文

  象4,痴者,与五毒中属痴性。亦是贪嗔痴三毒之一。故说到这里,我们应该知道。悟空,悟能,悟净这唐僧的三个徒弟,其实就是往西天取经路上最最需要降服的三大魔头。一路上,三个徒弟降外妖,除外魔功劳甚伟,但唐僧最大的功劳是把这分别代表自身贪嗔痴的三个最大的魔头给降服了。

  象5,法者,于我之诸身属法性。法无定法,万法皆空。空来空去,去留无痕。法是度人舟,上岸即舍舟。故佛劝我们对法也不能执著: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要劝我们最后要把所有的法执打破,方能悟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愚痴之人执著于身外有一个法可以求,可以成佛。这是不对的。身外求法,穷劫难觅,故世尊在《金刚经》中断然打破一切法执: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沙僧不解佛法,纵贵为天将,亦难免陷于愚痴之类。
 
  象6,色界。色就是有,一切的有均可归于色界。而不仅仅是指有物质形体,或有诸般形象者。只要还有,就属于色界。色界众生没有色身了,但还有欲,没有悟到法空。还执著于有一个法可求。故沙悟净者,不悟是“沙河少水”,悟时是“清净和尚”。

  象7:愚痴者:我们世间人多是愚痴之人。执假为真,迷幻为实。学了很多不究竟的所谓的知识,就执著于此而不知出离。对于无上道义,不知道不为错,但知道了却不能认真的学习,修行,以求脱离生死苦海。实是可怜愍者。愚痴是无明障道造成的,无明就是烦恼,而我们却常处于烦恼而不能认真思考烦恼从何而来。不知断烦恼根而永断烦恼丝。故也在烦恼的生生灭灭中沉沦不已。

  五者,白龙马:我之意也。畜生道,水性,慢者,用者,无色,无明者。龙马即此诸义之表象也。

  象1,我之意也。古人云,心猿意马最难降。若论我们修行人最难降服的,一是我们的心猿,也就是以孙猴子为代表的心猿,第二就是意马,也就是白龙马为代表的意马。白龙马本为龙三太子,但却因烧了龙宫的宝球而获罪。对于龙族来说,龙珠最宝贵,可他却烧了龙宫宝珠,可谓是自取其亡。人的意识最难控制,意识是心猿的亲兄弟,两者随影附形,形踪不离。心是意的体,意是心的用。无形无象,无来无去,无影无踪。属无色界,皆属假我妄想幻相。

  象2,于六道中属畜生道。龙族虽然神通广大,但却因修行过于贪图功力而少修定力,故沦为畜生身。故龙本身就是畜生道。白龙吃了唐僧凡马坐骑,被观音菩萨化为白马,仍是畜生身,故白龙马属于畜生道。这是师徒五人中表象最为直观的一个。但也正因为化了一个畜生身,故长期以来,被排在了唐僧徒弟之外,世人也认为只有师徒四人了。这是龙三太子最可悲的地方。

  象3,于五行属水性。龙本是水中物,并掌管天下水事。行云布雨,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得就是我们的意马,现代叫意识流。就象是流水一样念念相续,念念不断,念念生灭来去,没有终始。这就是意识的本来面目。菩提与烦恼无二无别,悟时烦恼是菩提,不悟菩提是烦恼。而意识却不能断绝。故佛也说: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说得就是我们的这个意马水性。

  象4,于五毒中属于慢性。我慢,亦即是自高自大,侮慢他人。多指以下慢上。故我们知道白龙马是烧了龙宫宝珠,被其父王告到玉帝那个获罪的,正是我慢造成的罪过。

  象5,于我之诸身属用者。意马虽然难降,但意马却有所用。意根亦是六根之一。念念相续,念念不断。但我们学佛修行的路上,却一刻也离不得意马为乘。那唐僧失了凡马坐骑即大声叫苦:若没有马骑,西天如何得去?惹得悟空一时怒上心头。其实,这就表示意马的重要性,我们要转意马为坐骑,意还是意,却不是犯上作乱的龙三太子,而是须臾不可离的骑坐之乘。转烦恼为菩提,思惟参悟佛法之无上真理。故取经路上,悟空悟能悟净三个人或降妖或除魔或请菩萨相助,或被唐僧驱逐,或多或少都有离开唐僧的时候,唯有白龙马一时三刻不离唐僧左右,在宝象国现了一次真身,救唐僧不成,即复为白马而不亲自去请大师兄回来相助,盖意马不能离主也。特别是持净土法门者,一句佛号,念念相续,不夹杂,不断灭,功夫成片,一念不生,即入念佛三昧,故意马虽然难降,一句佛号即可降也。转意马为佛号,即是降服意马者也。意马一降,心猿即安。

  象6,无色者,无色就是没有质碍,即指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得到的自由状态。是通过修习厌离物质的四无色定,或称四空处定而获得的天界果报。无色界中,也因修行的深浅而分四种差别,即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此四处称为四空处,四空天,或四无色处、四无色天等。而我们的意马就属于这种属性。意识不受物质世界的束缚,随意来去,无拘无束。待修得心猿得定,功夫增强,等到可随心控制意马之时,即可随意来去,了无障碍。故白龙马者,不悟是“龙马精神”,能悟是“八部天龙”。

  象7,无明者。畜生道众生没有智慧,极少有得闻佛法的机会。龙马将龙族最为宝贵的龙珠都烧掉了,岂不是自毁前程,自寻死路?无明何其甚也。故无明障道,难以修行。无明也是烦恼,烦恼即是无明。无明起,烦恼即来。故无明是修行的最大障碍之一。欲得闻无上正等正觉,不破无明,智慧难生。破一分无明,证一分菩提。而无明与菩提也是一体两面,是一不是二。故转烦恼为菩提,即是转无明为明。此为白龙马是诸般表象也。

  到这里,我们就把唐僧师徒五人各自的诸般表象笼统地解读了一遍。当然,这也只很粗略地解说,也是把他们可以归纳的,都分别俱有的共相类别解说了一下,至于各自还有的个性表象,这里还没有涉及到,比如悟空在某此时候也代表金性,或火中金性。比如悟空的七十二变,八戒的三十六变,沙僧的十八变,以及各自手里的神兵法器的表象等,都还没有细说,我们到后面再说。因为此文太长,不能解说的太过细致,故也只能粗略的解到这里。下面,我们接着讲师徒五人第二层次的表象。

  第二层次:师徒五人是一个人。

  师徒五人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每一个凡夫俗子的诸般表象。由于前面各自的表象已经表述过了。故下面的表象我们就不再展开细说,只是点到为止。



上一篇:西游真记:重读西游悟真经  
下一篇:西游真记:说数:数中自有乾坤在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