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法体,空如来藏,真空,如是,法身;是共性个体。
第七识:末那识是法相,不空如来藏,妙有,如来,报身;是个体个相。
第六识:意识是法用,空不空如来藏,万法,如如,化身;是个体个用。
余五识:眼耳鼻舌身识是收集、整理、汇编、归纳、总结、整合而形成意识。重要的导入、储入末那识,形成记忆、印象。(这是从主观上的表述,而客观上诸般业力因果不虚,一切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所作所为,受想行识等所形成的善恶诸业都将直接上载末那识。)
自阿赖耶识以下,则从共性转为个性,从个体转为个相、个用。也就是从出世间法而入为世间法。个性之“我”自此出现,执著于此“我”相,则沦落生死苦海,无有出期。若六根清净并将第七识末那识里前世今生的业力种子,业力因子打扫干净,真正达到“七根清净”,则证得本我与佛性无二无别的清净自性、阿赖耶识、自性清净圆明体,如来法身,消除一切个性因素,妄尽还源于一真法界,上溯还源于如来性海,归于真空妙有之如来藏,证得如来法身,生死涅槃、娑婆极乐,无二无别。
下面我们回到原文解读上来:而当我们生起出离心,生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是如上所说之反其道而行之。居家过日子,我们是以得为利,以有为用。而学佛修道是世间法相反,是以舍为利,以空为用。正好相反。所以我们就要打扫身心,先把明面上一切与道不相干的,或者说与居家过日子吃喝拉撒必备的,不相干的东西都要舍掉,为自己的大脑腾出空间,到最后万缘放下,一切与生死不相干的东西都舍掉。这时候,深藏于末那识这个储藏室的各种业力种子都被自己生起的出离心摆到了眼前,各种业债:债权人,自己能做主舍掉的就做主舍掉,而不能做主的业债:债务人。自己就要想办法偿还宿债。不然,各种业力还是牵扯着你,不让你净身出离。
或是成熟,或是即将成熟,或是不成熟,或是刚造的诸般业力在善男子,善女人生起出离心的时候,都会一一现前,成为学佛修道途中的业障。这就是很多人不学佛还好,一学佛业障反而更多的原因所在。这些所谓的业障,其实都怨不得别人,都是自己先世罪业提前、集中起了现行所造成的。那么学人怎么办?知道了这些原因,就不要责怨任何人,一是消,二是受。直到把业帐里的各种业力都消受完了,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谓消受?如何消受?
举一个例子,比如两个人以前有仇隙,必欲报仇而后快。这就是一个潜在的恶业种子,两个人或许都在寻找机会下手报复对方,只是因为没有机会(因缘)而起现行。但两个人心里也都明白,一旦报复了对方,自己也可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但一口恶气又实在咽不下去。或许某一天,其中一个人想明白了,放下了,不再记恨在心里了,原谅对方了,但对方并没有这样想,报复的种子还藏在心里,那么怎么办?这就要主动消业。或通过中间人说和,或负荆请罪,主动认错,表达自己想言归于好的良好愿望,这就属于恶人我们也要度。最终达到应谅解,重归旧好,于是这仇恨的业力就消了。藏在心里的业力种子也就没有了。这就是佛为什么要发愿成佛后要先度歌利王的原因,后果然在鹿野苑先度化了憍陈如,也就是前世的歌利王。为什么要先度自己恨得人,有仇的人?因为只有先度恶人,把恶人转化为善人,对己而言,才能更快的消除末那识里的业力种子,才能更加精进。对人而言,才能让更多的人消除被伤害的可能,也最是功德无量。这是属于布施善心的一种方法。二是,远离对方,或远走他乡,或隐居起来,今生今世不让对方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这属于持戒,令显性暗性的业力今生没有起现行的机会。三是,当对方来寻仇时,知道这是业力所现,若劝之无效,则甘心受报,以消旧业,并且在心里不再记恨对方(忍辱),将怨怨相报,冤冤相报的业力链就此中断,不起新的业力种子,这也是消业的一种方法。四是,勤加修行,加快自己佛性显露的速度,了知四大皆空,业唯心造的缘由,通过诸如放生、积德、修佛、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法等诸法布施。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或把罪业消灭,或在暗中感动对方,使其也从内心生起惭愧和忏悔之心,从对方的心里也放下了,这两人之间的业力种子也就空掉了。
存在于我们末那识这个仓库里的业障,那么什么时候因缘成熟业障起现行?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脑海里经常会莫名其妙的跳出来一个从未与之相关的念头的时候就是要起现行的时候了。但同时,发现这一念的时候,也是或消业,或受业的最佳时机了。如果你发现这一念,抓住这一念,对这一念进行分析、思考、打量,以确定这是善念还是恶念。若是善念,当勤而行之。若是恶念,当进一步的分析、思考、打量,弄明白这一恶念是从哪里跳出来的。分析清楚,明白了,从内心里释然,把它放下,令其不起现行。或通过放生、供养、修佛、行善、读经、诸法布施等方式以消旧业。最终达到于今生六根六识不起新业,第七识末那识里前世今生的旧业也消除的干干净净。那么,清净无染的自性本心就会显现出来。
恶念不需要再解释了,那么何谓善念呢?这个善念不仅仅是积德行善的善念,求人天福报的善念,主要是发起出离六道轮回之心,为度一切众生而发起的修佛之心才是真正的善念。但因为诸佛菩萨又不受福德,故世尊说“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也就是六祖临灭度前所说之谒:“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所以说,无论我们前世今生作了多少善恶诸业,不要管因缘的另一方是否放得下,自己首先要做到放下,主动打扫自己的前七识,把末那识仓库里的善恶诸业统统地打扫干净。那么,阿赖耶识、如来宝藏、自性、真如、本心、法身、就会完整、无漏、圆满地呈现在你的面前,至此,大彻大悟,究竟涅槃,不受后有。但至此还不算是究竟成佛。悟道后,还要回头来实现众生无量誓愿度的誓言,于是我们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发愿求佛是想悟道,求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何其自性,能生万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法不说断灭相地去应机施教,广度有情众生,这才是悟道后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毕生精力去实现佛陀的伟大教诲。信愿行证俱在其中,不可分离,这才是究竟圆满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
责任编辑:Xiaohe
- 金刚妙义18:一体同观天下心 2015-04-27
- 金刚妙义17:究竟无我真如来 2015-03-15
- 金刚妙义15:荷担如来世间行 2015-01-19
- 金刚妙义14:深解义趣须菩提 2015-01-09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