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学兴 国运旺(3)

     2011-05-10 17:57 阅读: 载入中…
主页 > 河洛书院 > 河洛书院 > 正文

    家庭教育是由孩子们的父母做主,也就是由最深厚的爱心做主。凭这一份爱心亲自施教,会最自觉地任劳任怨;凭这一份爱心聘请老师,会请到最相投、最敬业的老师;凭这一份爱心选择教材,会使孩子们读到最精辟的典籍;凭这一份爱心设计教案,会最大限度地精益求精;孩子们的缺点,会最忧心地去纠正他们;孩子们的长处,会最欢喜地去鼓励他们;孩子们的前途,会最深远地去考虑他们;孩子们的焦虑,会耐心地去疏导他们;其他人的教学经验,会最虚心地去吸取;教学中的一切问题,会最善巧地去解决;孩子们的兴趣特长,会最周到地去照顾;人世间的美丑善恶,会最具体地去指明;最持久的恒心、最彻底的苦心、最精密的细心、最无我的道心……无不一一现成,来如泉涌,完全用不着政府或其他外力来督促或激发。父母因为是全权负责人,所以自自然然以身作则;父母与老师关系直接,所以声气相通、事事落实;于是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往往高素质的学生成就了,高素质的父母、高素质的老师也一并成就了;传承到两、三代,就会出现"家学渊源"、"书香门弟";这样的家风渐渐普及,世风就会大变;"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就会复见于今日。
    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行政机关、校长和老师们做主,千百年来父母这一"全权代表",就一落千丈到什么发言权都没有了。笔者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以后又一直在学校教书,前前后后在学校住了33年;这么漫长的岁月,从来没有见过哪一所学校选择教材、安排课程、设计教法、召开教学研讨会、调动或聘请老师等等,征求了哪一位家长的意见;所以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处在"父母双亡"的状态,也就是孤儿状态。
    社会上父母双亡的孤儿,就算有慈善机构的照料,也极难消除心中的阴影;即使由别人领养而有了后爸后妈,也极难贴心,所以才有可怕的"后娘的拳头。"那么校长们的爱心如何、老师们的爱心如何呢?笔者扪心自问,又观察别人,实实在在是还比不上后爸后妈、还比不上慈善机构啊!这也并非校长、老师们特别差劲,而是第一:他们并非直接受聘于家长,所以不必那么尽心尽力地向家长负责;第二:孩子们并非他们所亲生,要求他们有父母一样的心态,是一种不符合人情的苛刻、刁难。但危险也就在这里,由学校负责孩子们的教育而父母们一概不管,等于是由路人负责婴儿们的照料而生母们一概不管,稍通人情世故的人就会知道,这里面的暗伤之大几乎不可估量!而现在的孩子们,整天整天住在父母们无权干涉的幼儿园或学校,也就是整天整天托付给后爸后妈都不如的人,这岂不是人工造成了一园一园、一校一校的受伤孤儿吗?
    孩子们的父母,因为长年累月被排斥在教学活动之外,就渐渐退化成了只负责孩子们学费和生活费的"慈善机构",退化成了全然没有教育意识:吃喝玩乐,无所不为,身教全无;束书不观,自甘浅陋,言教全无。他们把孩子们的成长责任一古脑儿推给学校,只在期末看看孩子的成绩单,分数好,就笑一笑、夸几句、奖励几张钞票或几件玩具;分数差,就打一顿、骂几天,如此而已。孩子们在家里的处境也几乎象个孤儿。
    教育成功最根本的条件,是刻骨的爱心和彻底的责任心;有了这份爱心和责任心,即使父母是文盲,孩子也有可能成长为可观的人才。但学校教育恰恰无法具备这一根本条件,所以蔡元培的北京大学名师巨匠那么多,也培养不出青出于蓝的学生。

八、家教奇迹

    在绝大多数父母淡化了、甚至放弃了管教子女的今天,也有极少数父母特立独行,亲教子女,于是又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四川成都的刘卫华妈妈,从女儿刘亦婷零岁起就开始苦心栽培,到女儿十八岁时,同时被美国蒙特豪里尤克学院、威尔斯利学院、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四所大学所录取,哈佛大学在录取通知书上称赞她女儿有"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
    湖南长沙的周传鸿妈妈,在美国本来是自己留学,但看到五岁的女儿缪茵有钢琴方面的天赋,就毅然放弃自己的学业而全力培养女儿。她每天都长时间陪女儿练钢琴、做作业、谈心;上街买东西,每一次都不超过一小时,不问价、不比较以节省时间。女儿除了在学校上课,就是在家中或老师那里练琴。有一回亲人们带她去游乐场,她竟然什么都不敢玩,因为从来没有玩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六岁到十三岁,她就连续七次在美国或意大利高水平的钢琴比赛中夺魁,被誉为"比珠宝还珍贵的中国神童";许多世界第一流的交响乐团特邀她合作演出,足迹遍及北美、南美、亚洲、欧洲。
    江苏南京的周弘爸爸,女儿周婷婷出生时就是半聋,一岁半时因病打了一针庆大霉素导致双耳全聋,医生说:"她今后唯一的出路是上聋哑学校!"但是由于爸爸的精心照顾和辅导,女儿不仅有能力进入普通小学与正常孩子一起成长,而且在小学连跳二级;以后一路过关斩将,直至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又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而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这位爸爸教育女儿的经验,后来概括为"赏识教育",在国内外影响很大。
    在中国音乐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盛氏小提琴之家",一家三代出了十二位小提琴人才。这得归功于家长盛雪。盛先生是南京艺术学院已故的小提琴演奏家,以严格教育小孩闻名,他说:"如果不严,孩子们现在快活,但长大后一事无成,抬不起头来,就会恨我们。"小儿子盛中兴在谈到爸爸的教学时说:"爸爸一个人,比一百个监考老师挑的毛病还要多,我怕爸爸胜于怕每一个监考老师。""跟爸爸练琴,我的胆量早就练出来了。"在盛雪的严格训练下,儿辈盛中国、盛中华、盛中秀、盛中龙、盛中翔、盛中荔、盛中红,孙辈盛小华、盛洁,无不一个个功底扎实、出手不凡;尤其是长子盛中国,权威人士称他为"杰出的音乐表演大师"、"中国的梅纽茵。"
    上述父母,都是让孩子们在学校读书,然后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补上父母教育这一课,其效果之巨大,已非常惊人;而翻译家傅雷先生,却别开生面走了一条最接近私塾教育的道路,所以他的教学成果也就更上一层楼了。



上一篇:略论曾国藩的慎独功夫  
下一篇:西游真记:重读西游悟真经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
关键词阅读:
精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