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洛阳 妙志居士
[原文]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解读]《金刚经》讲到这里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好像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最初的问题,同样的一个问题,在世尊层层递进地讲了这么久之后,须菩提却又再一次提问了一遍。而世尊好像也并没有在意这一点,而是又将原来的回答简要地又复述了一遍。为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让学人重新温习一遍吗?
温习也对,但温故而知新,这才是重要的。
什么是新呢?新就是老的另一面。《金刚经》讲了一半,目前是第十七品。《金刚经》一共是三十二品,三十二品的一半是十六品。而第十七品,也就是《金刚经》后一半的第一品。原始返终,终点又回到了起点,而问题又回到了原来的老问题上。这很有意思,就像是中国的太极图一样,白的一半讲完了,接下来讲黑的一面。说黑说白只是一个色相,而太极实无有黑白之分。须菩提为什么又把最初的老问题又拿出来问了一次?而世尊又为什么把原来的回答又复述了一遍?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
特别是须菩提,明明在第十四品中已经“闻说是经,深解义趣”,并涕泪悲泣地说:“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而在这里,却又拐回头又把最初的老问题又问了一遍。那么,到底须菩提是明白了没有啊?须菩提当然是真明白了。但须菩提明白了,不等于是我们也明白了。须菩提的明白是须菩提的,不是我们的。只有我们也明白了,“须菩提”才能变成“已菩提”。须菩提明白了跟我们没有关系,而我们若不明白,则我们还是“须菩提”:尚须觉悟之人啊。
那么,须菩提与世尊配合着如此说法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心”等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等于“我心”。“我行”等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也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等于“我行”。
《金刚经》前十六品,都是围绕着我心在说法。应云何住啊,云何降伏其心啊。翻来覆去的都是在讲我心,欲住我的狂乱心,妄想心,就要发大心,发大愿。要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我简要地将世尊教导学人修行的步骤归纳如下七步走:
第一步,要发大心,发大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第二步,要灭度一切众生,而不著灭度众生相。
第三步,要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乃至于相对应的“四见”。
第四步,要生起一切没有分别,一切平等心。
第五步,要破尽一切诸相,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第六步,要破除法相,非法相,一切法相,要行无为法。
第七步,要受持读诵《金刚经》,为他人说。也就是要弘法利生,广度有情。
我们来看这七步走,以第四步一切没有分别,一切平等心为基准线来看上下各步,是一一对称的。第一步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第七步是弘法利生,广度有情。一是于我发大愿,一是于众生修大行。行愿要合一。
本文来源:河洛文化网
责任编辑:Xiaohe
责任编辑:Xiaohe
- 金刚妙义18:一体同观天下心 2015-04-27
- 金刚妙义16:净业果报不思议 2015-02-10
- 金刚妙义15:荷担如来世间行 2015-01-19
- 金刚妙义14:深解义趣须菩提 2015-01-09
精品软件